
王瑀琦
出生9個月時父親病逝,母親每個月的收入400多元,為了省錢他每天步行8站地上下學,然而清苦的生活並沒有影響他的學習成績。在哈市今年中考中哈市香坊中學的王瑀琦語文得了114分,在全市6萬餘名考生中奪魁;總成績474.7分,在全市排100名左右。24日,記者走進王瑀琦的家,了解了他是如何在困境中取得好成績的。
假期 每天到醫院照看姥姥
由於王瑀琦的母親每天7時就得上班,王瑀琦每天要到醫院照顧生病的姥姥,所以只能晚上接受記者的采訪。
24日19時,記者乘21路公交車在朝一中站下車,王瑀琦按照約定的時間在站點等記者。1.74米的身高,有些偏瘦,身穿一件黃、白、灰色相間的T恤衫,戴著一副黑邊眼鏡,文質彬彬的王瑀琦有些靦腆。經過一段坑坑窪窪非常難走的土路之後,王瑀琦指著一座已經拆除上層的破舊小二樓說,那就是他的家。沿著室外樓梯,記者進入王瑀琦的家,十四五平方米的房間裡,最顯眼的是擺在床頭的各種舊書。除了一臺舊電視機,這個家裡幾乎沒有家用電器了。
屋子的牆角處有些發霉。王瑀琦的媽媽說,那是雨天漏雨形成的,因為屋子漏雨潮濕,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
在王瑀琦家裡,一張簡易課桌非常與眾不同,他媽媽說,那是用王瑀琦小時候睡覺的小床改制而成的。
因為家裡沒有多餘的錢,小學四年級時,王瑀琦在地攤上花了15元錢買了一本1997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一直用到現在。初中一年級時,為了省下80元錢買本英文字典,他和媽媽一年沒吃肉。
課餘 做手工、撿廢品貼補家用
哈市許多孩子的家長在聽說孩子獲得了高分之後,都是樂得合不攏嘴,商量著給孩子什麼獎勵。可王瑀琦的媽媽聽說孩子得了高分之後,擔懮遠遠大於喜悅,因為她知道,即使是上了省重點高中的統招,她也沒有能力支付學費和生活費,而懂事的王瑀琦選擇報考了我省的宏志班。體重只有50公斤的王瑀琦說,他很心疼媽媽,他知道媽媽一個人帶著他過日子不容易,當年因給爸爸治病欠下外債,家裡的房子頂債了。媽媽打工每月工資只有400多元,為了補貼家用,前一段時間媽媽在家裡做福娃,每做一個手工費是0.5元,他也幫著做。
生活的艱苦讓王瑀琦有些早熟,為了給家裡省錢,他每天從家裡到學校需要來回走8站地,為了提高速度,本來來回要走一小時,他一路小跑只需要40分鍾。無論刮風下雨,王瑀琦都堅持走著上學、回家,從不坐車。因此,他的鞋走到露底是家常便飯。
每天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王瑀琦還給自己安排了一樣工作,撿廢品。見到被扔掉的礦泉水瓶子他就撿起來,拿到廢品收購站賣掉。在撿廢品的過程中,王瑀琦還當起了環保小衛士,他已經撿了200多個被扔掉的廢電池,准備送到回收部門。
校外 最愛讀書寫日記
說起學習方法,王瑀琦馬上興奮起來,他起身找出12本日記本給記者看,他說,這是他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四年級的日記,每天都堅持記。『可以看看嗎?』王瑀琦猶豫了一下,說,看看小學一年級的吧。日記的扉頁是一幅王瑀琦用鉛筆畫的小房子。首篇日記是『上學第一天』,鉛筆字很工整、清晰。
王瑀琦說,這次中考他語文得了114分,估計閱讀理解部分丟了2~3分,作文丟了3~4分。他認為,想學好語文得從小開始積累,每天寫日記是必須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讀書。記者在他的房間裡看到最多的就是半新不舊的書,《資治通鑒》、《毛澤東傳》等等,至少有百餘本。『這些書都是在書攤上買的,只要有時間我就讀,我還經常向其他同學借書看。』書中精彩的內容、語句他都會記錄下來,寫讀書筆記。他還建立了語文錯題本,把基礎知識中容易讀錯的字都記在上面。因為沒有條件,初中四年他從未在校外上過補習班。
王瑀琦說,他媽媽在假期到省圖書館給他辦了一張閱讀卡,一個季度14元錢,他准備在假期裡多讀書。
內心 得到太多感恩社會
中考取得了好成績,憨厚的王瑀琦對幫助過他的人心存感激。『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周圍的鄰居經常讓我到他們家裡吃飯。』他每天早晨起床時都會有抽筋的感覺,香坊中學的老師知道後,給他送來雞蛋和牛奶,好心人知道他家裡生活困難,給他送來一些衣物。
因為學習好,又喜歡幫助人,他被同學選為班長、團支書,平時經常給班級裡的同學講題,為了方便同學找他,他和媽媽商量家裡安了一部電話。
王瑀琦總是記住別人的好,他指著身上穿的T恤衫說:『這件衣服是一位好心人在中考前送的,一直沒捨得穿,褲子也是好心人送的,由於穿短了,媽媽給我改成了七分褲。』
問到他的理想時,他說別人給予他的東西太多了,今後,只要能做有意義的工作就行,他會盡力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