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方正縣縣級國儲糧庫虧庫 7座國有糧庫放假
2008-07-26 14:15:03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徐芸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訊 中國證券報援引華夏時報報道,7月20日,黑龍江省方正縣方正鎮民主村一位多年經營糧食買賣的馮先生向記者透露,承擔著中央儲備任務的黑龍江省方正國家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方正儲備糧庫)內僅有儲備糧6000噸,而庫內絕大多數的糧食都是當地的米商存放在此處的,數量達到2萬噸左右。

  『這6000噸糧食也就是整個方正縣三五天的口糧。』馮先生對記者說。

  縣級儲備糧庫與國家、省、市三級糧庫一起構成國家糧食儲備體系,承擔著調節市場供求、平抑年際間糧食波動的後備儲備等多項重要任務。

  而方正儲備糧庫作為國家最基層的儲備庫,是否真的存在虧庫情況呢?

  國有糧庫代存私糧

  7月21日,記者來到方正縣,見到了向記者透露情況的馮先生。

  這是一個40歲左右的東北漢子,用他的話講,自己『與糧食、糧庫打了半輩子的交道』。

  據他說,位於方正鎮上的方正儲備糧庫是方正縣最大的糧庫,很多當地的米商們都與其合作收糧儲糧,按照每噸糧食50-70元向糧庫交納儲存費。同時,該糧庫作為方正縣唯一具備儲備資格的國有糧庫,也承擔著一定數量的代儲任務。

  『現在庫裡只有6000噸糧食,其餘的糧食都是當地米商儲存在那的。』馮先生對記者說。據了解,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3000噸糧食。

  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在方正縣似乎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該鎮富餘屯的村民林紅昌告訴記者說,他已經好多年沒有向糧庫送過糧了,而在他的印象中,方正儲備糧庫這幾年也幾乎沒怎麼向當地農民收過糧。

  林紅昌說:『給糧庫送糧太不合適了,送過去的糧食還要扣水扣雜質,七扣八扣也就賣不了幾個錢了。但是有熟人的話,就能少扣一些。這還不如賣給上門收糧的當地米商們呢。』

  農民不買糧庫的賬,那麼糧庫又是怎麼收上糧食的呢?秋然米業的老板顧尚奎一語道破天機。

  顧尚奎也有2000多噸的糧食存放在方正縣儲備糧庫內。他說,除了他本人外,裡面還存放著當地十二三家米商的糧食。

  『這糧庫裡面的糧食都是我們米商的,如果我們都把糧食提走,庫裡的糧食數量肯定是不夠的。』顧尚奎肯定地說。


 

  儲存費成唯一財源

  帶著各種疑問,記者來到方正縣糧食儲備庫,看到大門上醒目地寫著『黑龍江方正國家糧食儲備庫』。

  在一棟兩層辦公樓的二樓,記者找到了該糧庫的副主任李殿軍。

  他告訴記者,由於經營困難,從過完年開始,糧庫就已經放假了。整個糧庫70多名員工,現在只有十幾個人上班,『主要是看著倉庫內的糧食』。

  李殿軍說,他們糧庫確實是縣內最大的糧庫,庫存能達到10萬噸,而且2006年、2007年兩年都有一定的代儲任務。現在糧庫內一共有國家儲備糧17805噸。

  對於『糧庫內只有6000噸儲備糧』的說法,李殿軍堅決否認。

  他說:『2006年,哈爾濱直屬庫分給我們19100多噸的代儲任務,但是由於指標下得比較晚,所以我們最後只收上來6503噸。2007年我們又接到儲備任務1302噸,這些都完成了,加起來正好是17805噸。』

  在否認庫存不足的同時,另一方面李殿軍也承認了糧庫內目前存放著方正縣13家米商的22000多噸糧食。

  李殿軍告訴記者說,由於糧庫經營十分困難,因此他們與當地的米商合作,簽訂代購合同,然後由糧庫向農發行申請貸款,糧食收上來之後,糧庫向米商們收取50-70元的儲存費。『這幾乎是糧庫唯一的經濟來源。』李殿軍說。

  雙方各執一詞,記者又找到糧庫的直接主管部門方正縣糧食局。


 

  糧庫貸款無門

  糧食局局長高福臣的一番話似乎讓整個事件漸漸浮出水面。

  高福臣告訴記者,現在不單單是方正縣國家糧食儲備庫一家糧庫在放假,整個縣內其餘6家國有糧庫都已經放假大半年的時間了,原因當然還是經營慘淡。

  據他介紹,2006年,方正縣所有糧庫內共收糧22萬噸左右,但這些糧食全部都是當地個體大米加工廠的。當時收這些糧食的時候是按照1.04元/斤的價格,但是讓糧庫和米商們沒有想到的是,糧食收上來之後,大米價格開始回落,最低的時候只有七八毛錢,因此,至今仍有13萬噸沒有賣出去,還存放在各個糧庫內。

  『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0.95元/斤將這些大米全部賣出的話,全縣虧損將達到1億到1.2億。而這不論是對糧庫還是米商們,都是難以承受的。』高福臣對記者說。

  高福臣說,由於糧食一直沒有賣出去,銀行的貸款遲遲還不上。於是,2007年,國家農業發展銀行就對整個方正縣的糧庫全部停貸。糧庫沒有了資金,自然也就收不上來糧食了。

  2008年收糧工作即將開始了,高福臣說,通過多次溝通和協調,農發行已經答應今年至少恢復3家糧庫的貸款資格。

  記者通過近一周的采訪,發現經營困難、儲備不足在地方糧庫普遍存在。賓縣、雙城等產區都有近一半的國有糧庫目前正在放假。

  目前,國內當前正遭遇近10年來的高物價之懮,而國際糧價自2005年以來,上漲了75%。3月27日,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准的泰國大米報價又飆昇30%,達到每噸760美元。全球糧價高漲讓中國面臨的糧食安全形勢更為復雜。

  雖然多數專家都預估我國儲備糧的規模達到1500億斤以上,但是屢次發生的糧庫虧庫事件,以及縣級糧庫普遍儲備不足的情況,讓人不得不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產生擔懮。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