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促進作物生長發育,使糧食產量平均提高10%左右的種子處理技術,目前在我省試驗示范面積只有2.6萬多畝。
蘭西縣蘭西鎮永久村村民馮國良家種了40畝玉米,今春播種時他就將這40畝地分成了兩塊對比田。其中的38畝地播上了經過技術處理的『太空種子』,另外2畝地播上了和往年一樣的普通種子。此後雖然兩塊地的土壤條件一樣,種植方法也一樣,但仍逐漸顯示出不同。38畝地的玉米長得又粗又壯,旁邊的2畝地的玉米卻長得細細高高。而且前者的葉面比後者寬大肥厚,顏色也更深。馮國良告訴記者,這都表明前者比後者的長勢好。
更加鮮明的對比則出現在村民馮克軍家的兩塊玉米地裡,兩塊地地挨地、壟挨壟,種肥相同,區別只是分別播上了經處理的『太空種子』和未經處理的普通種子。令馮克軍驚喜的是,由於這塊地的土壤裡含有致病菌,往年夏季玉米常會出現黑穗病,但今年前者幾乎未發病,而後者的發病率仍達到了60%。
據省農機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任曉東介紹,所謂『太空種子』是指經過『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處理過的種子。『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是國家科技部『863』農業發展計劃項目,也是我省今年重點推廣的農機技術。由於該技術是將模擬太空種子處理的原理應用於現代設備來處理種子,因此這種種子被俗稱為『太空種子』。我省從2006年引進該項技術後,經多點試驗證明,使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能夠激發種子活性,促進作物生長發育,防止病蟲害,更重要是增產效果顯著,能使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主產作物平均增產8%~12%,瓜果平均增產10%~25%,是多年來單項農業技術推廣中增產幅度最高的技術。
作為『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試驗示范區的蘭西縣,有示范田面積4000畝。蘭西縣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賈正東說,在玉米、大豆、蔬菜的對比實驗中發現,經過處理的作物整個發育周期都具有很強的生長優勢。主要表現為種子發芽率明顯提高,大豆提高5%,蔬菜提高10%;提前2~3天出苗,而且出苗整齊,根系發達;抗旱和抗病蟲能力增強;果實成熟期提前,大豆提前2~3天成熟,豆角提前5~7天上市。
任曉東說,由於『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是采用物理技術處理種子,因此其副作用幾乎沒有,可以說是一項綠色、高效、先進的糧食增產技術措施。並且其增產效果明顯,而且處理種子的成本很低,處理一公斤種子只需2角錢左右。但目前該技術仍處於示范階段,全省有26個縣被列為試驗示范區,示范面積只有2.6萬多畝。
據悉,今年,吉林省已將『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作為五項重大糧食增產技術之一,准備在全省推廣。今年吉林省計劃推廣種子處理機300臺,推廣應用面積300萬畝。按照平均增產8%計算,預計年增產糧食1.2億公斤,增收1.5億元以上。而我省與吉林省的農藝、氣候、品種等農業基礎條件都基本相似,也已做好推廣的技術准備,但要真正使『太空種子』在龍江大地生根發芽,使『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在我省大面積推廣,還需要提高基層領導和農民的認識,更需要政策扶持,並研究等離子種子處理機的經營形式等問題。
為此,有關專家建議,成立省級『等離子體處理種子技術』推廣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目標,建立健全工作檔案和技術檔案,並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典型。2009年,在我省設立300個『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試驗示范點,投放等離子處理機300臺,推廣應用面積300萬畝,按照平均增產增收10%計算,預計年增產1.5億公斤,農業增收1.5億元。在此基礎上以後逐年推廣『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