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9日訊 近日,許多家長給『家長熱線』打來電話反映,孩子挺聰明的,可是期末考試試卷發下來後看到,難題孩子一道沒錯,錯的都是一些小題。在走訪中記者發現,許多中小學生都有類似的情況,家長們對此很頭疼。
帶著家長們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趙瑞。趙瑞老師介紹說,每次考完試,都能聽到一些家長責備孩子馬虎的話,但下次考試孩子照樣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這與孩子的習慣有關。
生活習慣好的孩子每晚按時睡覺,衣物脫下後疊放整齊有序。早晨起來,不用開燈,隨手就能拿到自己的衣物穿好。早晨上學,要求帶的東西一樣不差。習慣不好的孩子,大人不催絕不睡覺,衣物脫下後隨手堆放。早晨起來,不知道自己的衣物放在哪裡了。有時匆忙趕到學校,纔發現該帶的物品沒帶。
做作業時,習慣好的孩子發現做錯題,找出橡皮輕輕擦掉,再將橡皮屑吹乾淨。做完作業後,從頭至尾細致地檢查一遍,一切用品整齊有序。習慣不好的孩子發現做錯題,手指蘸口水用力涂抹,或用筆把錯處涂黑,弄得手和書本黑黑的。
背書習慣好的孩子,會先把老師要求默寫課文中的某段課文背誦熟練,讓家長幫助或自己對著錄音機檢查無誤後,再練習默寫。不會的、容易錯的地方還反復默寫,達到熟練的程度。習慣不好的孩子,首先玩耍,第二天起床後纔想起老師布置的作業,囫圇吞棗似地誦讀幾遍,結果只能是應付。
不難看出,孩子的習慣決定著孩子的行為。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當這種習慣趨向穩定而形成性格時,孩子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家長應該從細微處著手,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不少孩子重視考試而寫作業卻馬馬虎虎。家長要告訴孩子,其實這都是鞏固知識的手段,都要認真對待。平時有了這樣的訓練,考試時纔會應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