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9日訊 五常的城市變化,讓了解它的人也常常感到驚訝。前不久,為落實省委吉書記講話精神,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組織省內各大新聞媒體,開展了『集中心思求發展、圍繞重點求突破』專題聯合采訪活動,當采訪團的記者們從102國道進入五常市區亞臣大街路段,車上各媒體的記者面對綠陰籠罩的街路和路兩旁新近崛起的樓群,紛紛贊嘆:『五常越變越漂亮!』
路變寬了
近年來,五常市相繼完成了亞臣大街、金山大街、冠業步行街、南二道街等65條城市主次乾道、支路和姜家屯等63條巷路的改造建設。隨著這些街道巷路的改造,城市道路面積已達到74.4萬平方米,比2005年增長了9.4萬平方米。過去不通公交車的地方有了環路車,過去無路可走的地方車輛穿梭。市民們上下班,坐上一班車,就可以轉乘到自家門口了,徹底改變了過去居民的行路難。今年,又有建設大街西段等兩條主要街道改造工程被列為市政府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位的民心工程。
如果要歷數五常近兩三年在城市道路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都會說出一大串變化對比強烈的老街和新街。在這些寬闊亮麗的城市道路中,最能給五常人臉上增光的,當數2004年6月開工建設的亞臣大街,總長6.1公裡,路幅34米,是五常城區最長、最寬、基礎設施最完備的一條景觀大道。亞臣大街貫穿五常城區南北,同時,連通著去年10月開工的哈五路拉林至吉林省界公路擴建工程,該項目路長78.58公裡,采用一級公路建設標准, 2009年10月通車。
這條公路擴建工程,是五常有史以來一次性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對城市發展最有帶動力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它與鐵通路五常境內55公裡二級公路改造項目縱橫交織,橕起了五常公路網的十字型主框架。
樓長高了
過去,五常金山一帶是散亂的居民區,沒有幾棟樓房。就在短短的近幾年,金山周圍,幢幢高樓取代了低矮的平房,一片片樓群平地崛起,給這座城市增添了現代都市氣息,為市民提供了舒適的人居環境。
據五常市建設局局長石寶良介紹,目前,五常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17.1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5平方米。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至2007年末,五常市已經累計開發城鎮商品房面積240多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70多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實現利稅1.63億元。
處處在建樓,月月有新樓竣工,這已是五常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日常景象。五常力主讓老百姓住得舒適,讓商家生意紅火,以房地產為契機,帶動城市建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市委、市政府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房地產企業投身舊城改造、住宅小區的建設開發,先後建成了文教小區、陽光小區、誠信小區、金泰家園小區、金山小區等一批集中聯片、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今年又啟動了27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大面積提昇市民居住條件。全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發展至9家,由私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時代嘉園、時代星園、金荷嘉園、清華嘉園等高層住宅不僅為五常增添了時尚景觀,而且改變了賓館旅游接待不足、檔次不高的現狀。而正在建設中的葵花家園等一批建設項目,則為五常的城市建設續寫更精彩的新篇章。
城變美了
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建設安居環境城市,是五常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為了把五常建設成一座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園林化城市,近幾年,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於城市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加人均綠地擁有面積。僅2007年就投入61萬元用於城市綠化,完成庭院綠化4處、綠景工程6處,對城區三條道路完成了補栽和新植綠化,新增綠化面積6.3萬平方米,2007年城市綠地率達到13.44%。每建一處居民新區,都有配套的廣場、花園、花壇、夾道樹,與色彩和造型愈來愈豐富多彩的樓宇相映成趣。
塑造城市的形象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五常市嚴格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對每一項城市基礎設施改擴建工程,設計部門都要從美化、亮化的角度,制訂詳細的街景、綠地、花壇、小品設計方案,甚至路燈造型、行道地磚選擇都要反復敲定,許多標志工程、精品工程應運而生。建設大街兩邊商貿集中,是五常主要的商貿區,過去以環境髒亂差『出名』,僅僅三四年時間,一條整潔的富有現代氣息的商業步行街鋪展開來;地下的商貿城,更是全省縣級城市中最早建立的地下商貿中心。夜幕降臨,這裡造型各異的路燈、店面,流光溢彩,成為男女老少購物休閑的好去處。
市委書記裴君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五常的發展要務之一——就是以人為本地推進城市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拓展經濟運行平臺,增強對各種社會資源的吸引力、聚合力,滿足五常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和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雙重需要。
圖為貫穿五常城區的亞臣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