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細數冰城百年文化遺存 道裡區皆現異域風情
2008-07-30 10:14:3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譚立順 劉潤澤 陳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0日訊 從聞名遐邇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到曾經的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新會堂,再到修繕中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計劃復建的八大廟之一的龍王廟,7月26日、27日,生活報記者歷時兩天,在哈市松花江南岸由西向東的『沿江路』(友誼路—大新街—北新街—東北新街)及其分支街路踏訪,發現從百餘年前的荒僻漁村到如今的現代都市,冰城哈爾濱沈淀了太多的文化內涵,有太多的景觀和特色風土人情值得我們去游歷、挖掘。

  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

  最具洋味的街道——

  中央大街

  看點:面包石街路歐式建築

  如今的中央大街聲名在外,已成為外地來哈游客必到的景點之一。中央大街為什麼如此聞名?就是因為它的洋氣。而之所以洋氣,還要從獨具特色的面包石街路和老街獨特的歐陸風情說起。

  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外來勞工大量湧入,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沿江地段荒涼的草甸子中開出一條泥濘的土道,這就是中央大街的雛形。中東鐵路工程局將荒地撥給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形成中國人居住的大街——中國大街。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大街上鋪起了方石,頓顯華貴,當時大街上外國人開的飯店、旅店、舞廳不計其數,其中包括道裡秋林分公司、馬迭爾旅館。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名中央大街。

  現在的中央大街全長1450米,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並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中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保護建築13棟。一條街道,涵蓋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

  中央大街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岩制成,形狀極似俄式小面包。經過百年洗禮,它們仍那麼密實而精巧,踩在上邊那起起伏伏、光滑細膩的韻感,讓人舒身愜意。據說在舊時,一塊方石值一個銀元,真可謂金子鋪成的路。

  回放抗洪功績——

  防洪紀念塔

  看點:古羅馬式回廊

  矗立在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既是對哈爾濱人民抗擊洪水功績的緬懷,也是人們購物和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1957年,哈爾濱遭遇特大洪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哈爾濱人民成功擊退了洪水,保衛了自己的家園。為紀念這次抗洪勝利,1958年修建了防洪紀念塔。

  防洪紀念塔由圓柱體的塔身和附屬的半圓形回廊組成。塔高13米,古羅馬式回廊高7米,協調壯觀;塔身底部設11個半圓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標志;塔身浮雕描繪戰勝洪水的生動情節;塔頂為由工農兵和知識分子形象組成的圓雕。

  猶太人第二故鄉的印證——

  猶太新會堂

  看點:猶太特色建築

  珍貴圖片實物

  與防洪紀念塔相對的中央大街另一端——哈市道裡區經緯街162號,曾經是猶太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哈爾濱猶太新會堂。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隨著歐洲大陸排猶浪潮的興起以及中東鐵路的建設,先後有2萬多猶太人從俄國、東歐和其他國家陸續遷居哈爾濱。哈爾濱猶太新會堂始建於1918年9月,1921年竣工。主入口處為三開門,突出部分的4個廊柱擎起尖券高門,有較強的光影變化。左右兩側牆體上分別有雙層尖券式木窗,每個木窗上都鑲有猶太建築特有的六角聖星。目前,猶太新會堂常年舉辦展覽,大量珍貴圖片、影像和實物,真實地再現了這段難忘的歷史。

  與猶太新會堂相呼應,在皇山公墓內有一座哈爾濱猶太公墓。這是遠東地區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猶太人墓地,園區內可考證的以色列墓位583座。作為原居哈爾濱猶太人後裔,以色列副總理奧爾默特2004年曾專程赴哈爾濱,祭掃祖父的墓。

  美國前國務卿、德裔猶太人亨利·基辛格曾指出:『哈爾濱人民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懷善待猶太人的歷史事實,是世界人道主義的光彩記錄。』


 

  中國最早傳播馬哲的地方——

  道裡區文化宮

  看點:百年旋轉舞臺

  折中主義建築

  距猶太新會堂不遠處、經緯街281號的道裡區文化宮,不但是一座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還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地方之一,而保存完好的百年旋轉舞臺,更堪稱一絕。

  道裡區文化宮的前身是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1901年由俄國人建造並命名為『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俱樂部』。2007年9月,車輛廠文化宮整體修繕完成後,更名為『道裡區文化宮』。

  這座百年老建築是磚石結構,折中主義建築風格。樓體左右兩端建築對稱布局,造型舒展、威儀。樓體的左側立面上有高大的拱形窗戶,中部安置拱心石,建築檐口變化豐富,形成高低錯落的效果。

  劇場正面的一個大舞臺保留了俄羅斯風格,臺面上有一個直徑12米的旋轉舞臺,只要按動電鈕,舞臺就能載著演員緩慢轉動。目前,這種由俄國人建造的百年旋轉舞臺在哈市是獨一無二的。

  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

  索菲亞教堂

  看點:噴泉拜佔庭建築

  提到哈爾濱最漂亮的建築物,一定會談到教堂,因為哈爾濱曾有『教堂之城』的美名。而在教堂中具有藝術價值和代表性的,便是這座位於兆麟街、地段街和透籠街交口處的索菲亞教堂。

  索菲亞教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始建於1907年3月。1923年9月27日,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1932年11月24日落成。

  教堂采用大穹頂覆蓋之下的集中式與拱券結構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很好地將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砌成。中央主體建築上冠以巨大的『洋蔥頭』穹頂,四翼建有大小不同的帳蓬頂。『洋蔥頭穹頂』和『帳蓬頂』是俄羅斯建築的重要標志。

  哈爾濱最早的公園——

  兆麟公園

  看點:冬賞冰燈夏似蘇州園林

  在距索菲亞教堂不遠處的兆麟街北端,就是哈爾濱舉辦一年一度冰燈游園會的兆麟公園。兆麟公園原名道裡公園,始建於1900年,是哈爾濱最早的公園。當年人們為紀念抗日英雄李兆麟將軍,將其遺體安葬在此。1946年,道裡公園更名為兆麟公園。這裡一年一度的冰燈游園會,被稱為『永不重復的童話』。

  1985年改建後,公園東有花果山,西有玫瑰嶺,南有小南島,北有玻璃花窖,中間環繞人工湖,五座小橋將其巧妙相連。狹長而清幽的小河,像一條古色古香的蘇州綢緞。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