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打造冰城夏都 遠景近看玩轉『黃金水道』
2008-07-30 13:52:4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同 李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0日訊 三年之後,哈爾濱沿江濕地連成一大片,松花江可看的風景、可玩的項目,會如同雨後春筍般繁盛。

  乘船坐艇暢游,飽覽一江豐水兩岸風光,也可隨時駐留景區或登岸游玩。

  松花江必將成為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的『黃金水道』。

  公路大橋下已成水草豐美之地

  逆江而上進入濕地

  當江水水位保持115米高程時,哈爾濱市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整理沿江景觀線:邀請國內多家景觀設計單位,對沿江及防洪紀念塔廣場進行改造設計。將以防洪紀念塔為沿江一線的核心,設計建設親水平臺,新建碼頭小品,形成江面活動特色景區。據悉,防洪紀念塔正對的江面上將出現多種形式的噴泉,並為播放水幕電影做了水景設計,多種綠色廊道的開闢也將為游人親水提供方便。

  如果你是一名外地游客,不妨乘上一艘休閑游艇逆江而上,看看公路大橋兩側草長鷗飛的江灘,還可以擇地下艇,像本地人一樣支起遮陽傘,躺在沙灘上享受夏日陽光。

  如果還是乘艇,就一直往四方臺大橋走,江南有度假村,江中有灘島,江北就是金河灣濕地植物園的入口。

  進入金河灣濕地公園,可以選擇玩快艇、蹬腳踏船,也可以登上小島觀『天池』,看看江鷗野鴨飛掠濕地的整幅景觀。

  順水游島上岸觀光

  沿著金水河順水而下,一路可以細觀濕地兩岸獨特的動植物。這時候不用擔心夏日的驕陽,也不用擔心水瘦沙揚,局部水循環已使空氣更加濕潤和涼爽。

  差不多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太陽島國家濕地公園進行深度游,參加島上娛樂運動,比如滑傘、滑水等。也可以坐在江上餐廳美餐一頓,或選擇空中纜車返回江南。

  如果還是乘艇往下走,就可以斜插江南了。路過青年宮、駛過鐵路橋,可以在道外頭道街碼頭登岸,去中華巴洛克建築區逛逛,到大戲院聽聽二人轉大戲,享受一下坐著黃包車胡同游的快樂。或者選擇在十四道街登岸,去道外清真寺轉轉,到知名女作家蕭紅落難哈爾濱的紀念地走走。

  到松浦大橋登岸也不錯,觀一橋飛架南北的盛景,再去拜訪天主教堂,老哈埠『八大廟』、僅存的龍王廟和武聖廟,還能游覽這座城市設治始建的哈爾濱關道。

  阿什河讓你玩個夠

  還是往下走,可就費神了。想到阿什河濕地游玩,就得進入河口奔珍珠島,先到四季風情園賞荷。想去萬國博覽園和金源文化園,恐怕就得登岸坐觀光車走堤頂路了。

  游民主鄉壩外草甸濕地也不錯,曾經沙化嚴重的7萬畝草甸已經成了淺水區,只剩下5個生態小島。這些小島被命名為『燕窩島』、『鶴島』、『黑鴨子島』等,有的生活著野鴨,有的生活著野雞和野兔,可以燒飯烤肉來個野營。

  這條泡澤濕地觀光線路延伸到了天恆山腳下,此時上岸,可以去鹿場看鹿,吃全鹿宴,也可以徒步或乘觀光車,去看罕見的北方菩提樹。

  呼蘭河看鳥觀古跡

  如果是在阿什河口繼續往下,那就又要取道江北,往呼蘭河口去了。沿途都是蘆葦蕩和鳥鳴聲,往濕地深處走,還能看到鸛、鶴、天鵝、鴛鴦等。

  在這片廣闊的蘆葦蕩中,可千萬別自行下艇,因為這裡還有狼出沒。這裡適於觀光、探秘,也是學習自然知識的野外課堂。

  呼蘭區西崗公園北側,還有個民俗文化景區,由文廟、關岳廟等建築組成。文廟、關岳廟是古老的建築遺跡,已歷經百年滄桑。這裡還有被譽為『東方巴黎聖母院』的天主教堂、石公祠、釣魚臺、三光庵、清真寺等。

  從水路或陸路還可到達團山風景區。團山在滿語裡叫溫德赫山,曾是金代軍隊儲備糧草、操練士兵的後方基地,有三洞九峰十二壑,現存遼代六密式佛塔、金烽火臺、校軍場、公主墓及明代的關帝廟、清代的風雨亭等10餘處古跡。

  乘艇駛出呼蘭河口,再往江南走,上岸就離小白魚泡濕地不遠了,到那裡還可與阿什河的游客會合,同游那裡的金源文化遺址。


  乘游輪去大頂子山

  這還不是最遠的游玩線路,如果乘坐輪渡公司的豪華游輪,還可順水而下71公裡,用一天的時間游覽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和老頭山。

  三年後,這條線路會更美。大頂子山早已變成了集吃、住、游、樂於一體的哈爾濱旅游勝地。豐水盤活了江上旅游,今年就已經有一萬多名游客選擇這條路線游玩。

  記者從省交通廳了解到,15年左右的時間,松花江上會建設大頂子山、依蘭、悅來、洪太、澇洲、民主、康家圍子航電樞紐工程,這些工程都是集航運、發電、水利、公路交通運輸、水產養殖、生態環境、旅游等多功能為一體,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沿岸生態城市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省也會在更大范圍內大力發展水上旅游運輸。

  哈爾濱市旅游局局長楊傑對一江旅游資源的遠景發展充滿期待:『我自己就曾乘船游過松花江,未來的游江線路就是很好的發展趨勢,會有力支持冰城夏都的建設。』

  遠景近看前景無限

  『濕地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態效益,還包括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水利和濕地專家、東北農業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馬永勝教授說,展望是美好的,但前提是,必須放在一個棋盤裡來管控它。沿江濕地公園由不同單位建設,為了長遠發展,應該協調建設,層次分明、有張有弛、密切配合地發揮作用。『各個相鄰的濕地生態景觀區間,絕不能用鐵柵隔開,不但要建設旅游通道,還要建設生物通道,讓游客能看個完整,讓生物有廣闊生存環境。』

  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學教授關龍說,高水位使松花江變成了『黃金水道』。江邊的濕地公園在綠化城市的同時,也必將成為一顆顆珍珠,穿成一個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生態旅游項鏈』。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