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1日起,哈爾濱市公安局將把開鎖業正式納入特種行業管理,所有的開鎖公司必須申領《特種行業許可證》方可營業。但目前,記者暗訪了解到,開鎖業還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
讀者投訴:
不看證就開鎖心裡沒底
29日,李女士向記者反映,前幾天,自己家的門鎖被人塞進了小木棍,撥打了樓道裡貼的開鎖小廣告,開鎖公司來人開了門,竟然沒向她索要任何證件就走了。李女士越想越害怕,只好找來朋友換了門鎖,但她仍然非常擔心:『換不換門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換了鎖這些技術人員照樣能打開門。但是我撥打電話時他還提到要出示證件,可來開鎖時,根本就不要求我出示。如果我要求打開的是鄰居的門鎖呢?這讓我心裡非常沒底兒。』
記者調查:
30家開鎖公司7家不看證
30日,記者陸續撥打了粘貼在住宅樓裡及114查號臺登記的30餘部開鎖電話,其中有近10家公司表示提供不了直接有效證件也可上門開鎖。當天記者撥打了88****10的開鎖電話,表示房門鑰匙丟了,想開防盜門門鎖,並先告訴對方自己剛買的房子沒有任何手續,身份證也被鎖在屋裡,對方表示可以上門開鎖後再查看身份證。30餘部開鎖電話中,10餘家公司表示,可以先開鎖再看證件,其中7家公司表示沒有證件也可以開鎖,只有一家開鎖公司表示,如果打開門鎖後記者提供不了有效證件,他們將立刻報警。還有一家公司表示在沒有證件的條件下,必須有當地民警協同纔能開鎖。
各方為開鎖公司揭短
●行政執法:開鎖廣告清理難
記者發現,除了114查號臺可查到的開鎖廣告外,居民樓體、樓內開鎖小廣告遍地都是。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開鎖廣告遍地開花的原因是有的人不具備開公司的實力,但是有開鎖技能,只能通過私自張貼小廣告招攬生意,這種現象致使該行業極不規范。
29日,記者在哈爾濱市黎華小區一居民樓的單元門上方看到,四部A4紙大小的開鎖電話廣告高高地懸掛在樓體上,有的用木板釘制,有的用鐵皮制作,顯然,該公司為此廣告下了很大工夫。一位行政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經常清理開鎖小廣告,可是現在很多開鎖廣告越掛越高,清理起來很困難。』
●警方:技術開鎖案頻發
前不久,南崗區文景街一居民家發生入室盜竊案,失竊物品價值9萬餘元,其中有古畫、手提電腦、裘皮大衣、金銀首飾、存折等。門鎖絲毫沒有損壞,在排除了自家人作案的可能性後,偵查員推測,這是一起技術開鎖盜竊案。事發後不久,這起盜竊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再次進入民生路一居民家盜竊時,被警方當場抓獲。經審,4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哈爾濱市人,而且都是生意人。其中路某一次偶然在外地看到了一套技術開鎖工具和書籍,盤算著如果擁有這套書籍就能隨心所欲地開門盜竊,於是花了一千元買了一套。回家後,和妻子一起苦讀,兩人又找到同是做生意的好友尹某與妻子袁某。為了保險,4人在自己家的高級防盜門上試驗了一番,果然很好用。他們就開始在小區內盯梢開好車的女子,尾隨女子找到其家門,等到其家無人時,開鎖盜竊,共作案十餘起。
據公安部門分析,目前開鎖行業無法保障行業內的人員構成,也導致了安全隱患的存在。
●業內人士:行業內部常『火拼』
在記者撥打的30餘家開鎖電話中,有五六家在記者報了地址後,表示『地方太遠我不能去』;還有幾家聽說記者的住址後把本來四五十元的開鎖價格要到100元左右。
一開鎖業人士告訴記者:『說太遠只是借口,我們這行,沒有成本,就算是打車來回,還能賺錢。其實是行業內部已經劃了片,你亂打電話,人家不會來。』
據了解,哪家開鎖公司負責哪一片是『內部規定』,如果有其他地區的開鎖公司來開該片的門,一旦被『片內人』知曉,就將使用一些不法手段驅逐,甚至導致治安案件發生。
下月起,
重點打擊『黑開鎖』
30日,記者采訪得知,從8月1日起,開鎖行業需申領《特種行業許可》方可營業,但是目前,公安機關尚未收取任何證件,更沒有發放《特種行業許可》。
據公安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開鎖公司存在惡性競爭、管理無序、技術盜竊、無照經營等諸多問題,8月1日後,黑開鎖公司將成為公安部門打擊的重點,而沒有申請辦理《特種行業許可》私自營業的行為也將納入黑開鎖公司一並打擊,公安部門將加大整治力度,徹底規范開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