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日訊 隨著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的開發建設,黑魚泡濕地顯露出來。近日,群力新區的管理部門決定將這片濕地保護起來,將其建設為城市裡最大的一片天然濕地。7月31日上午,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濕地被工地包圍,水源被掐斷,情況十分危急。
從康安路大橋走進群力新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工地,推土機、運沙車、挖掘機往來穿梭不斷,到處溝壑縱橫,沙堆遍布,灰塵滾滾。向深處走了兩三公裡,終於找到了這處被保護的濕地,而所謂的保護措施僅僅是在外面圍了一層一米多高的鐵絲網。從一個土堆上望去,整個濕地被四五個工地包圍著,最近的工地距離鐵絲網不到1米的距離,植物葉子上覆蓋著工地施工產生的灰塵,濕地內外隨處可見碎石、殘土、垃圾。這裡根本看不到水的痕跡,只有乾旱地面上生長著的蘆葦等水生植物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是一片水草豐富的濕地。由於渴水,地表多處開裂。順著濕地邊沿走出三四百米,竟發現了四五處鐵絲網被破壞的情況。附近居民說,這鐵絲網是被施工工地的工人破壞的,有的工人往裡面扔垃圾、有的在裡面『方便』,有的工地還將垃圾、殘土就近倒在這裡。
濕地周邊到處是灰塵滾滾的工地。
保護濕地的鐵絲網被破壞。
據了解,黑魚泡濕地原來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周圍有多條溝渠通向這裡,水量非常充足,每年春天有許多野生鳥類來到這裡棲息,各種野生濕地植物更是隨處可見,後來由於人工開荒種地、建設魚塘等破壞使得濕地僅餘下30萬平方米,而現在隨著周邊工地的開工建設,通向這裡的水源被掐斷,黑魚泡成了一個看不到水的濕地。
濕地周邊的土地乾旱開裂。
對於黑魚泡濕地的保護,中科院東北地理和生態農業研究所的趙恆田研究員談出了自己的觀點,他首先肯定了群力新區管理部門對濕地進行保護的做法。同時他說,僅僅圍上一層鐵絲網的保護方法是明顯不夠的,由於工地施工,濕地周邊原有的水系已被破壞,無法再為濕地供水,而濕地植物大都是喜歡在水中生長的,如長期處在一種乾旱的環境裡,勢必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劃,新區建成後再對濕地進行恢復將為時已晚。最好的方法是管理部門采取人工的方式定期為濕地供水,使其一直保持水量充足,同時,應設立專人對濕地進行保護,嚴防工地施工對濕地造成破壞。天然濕地對城市大氣、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止沙化、保持生物多樣化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人工濕地不可比擬的,一旦被破壞,想要重新恢復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