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日訊 最近,年過七旬的市民陳昇(化名)在哈爾濱市收藏界成了名人,大家都在議論他收藏的一枚田黃印章。這枚印章在前不久的央視『鑒寶』欄目中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並給出市場參考價60萬元。這一事件仿佛一劑強心劑,讓逐年火熱的石頭收藏愈發『燙』了起來!
『老念想』央視鑒寶定價60萬
大約10年前,七旬老人陳昇(化名)開始接觸收藏。書畫、瓷器、翡翠,他收藏的范圍很廣。和大多數初入門者一樣,多年來,他也交了不少『學費』,手裡的不少收藏品經過鑒定都花了冤枉錢。陳老家裡有一枚祖傳的印章,石質圓潤、雕刻精美。沒事的時候,他經常拿出來把玩,但從來沒有將這枚印章列入『收藏品』的行列,只是覺得這是一件老物件,就是個念想。一次,一位藏友和他聊起田黃石,陳老聽著聽著突然靈機一動,家裡的這枚老印章會不會是田黃石啊?他仔細觀察印章,發現與書上寫的田黃石的特征十分吻合。吸取了以前收藏的經驗教訓,他不敢輕下斷言。經過打聽,他帶著這枚印章找到了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經過專家鑒定這枚印章確實是一枚田黃印章。得知這一結果,陳老特別激動,自己搞收藏這麼多年,沒有找到幾樣精品,沒想到身邊的這枚老印章倒是一件寶貝。今年,中國國際收藏協會黑龍江委員會得知了這一消息,和陳老商量送這枚印章去央視《鑒寶》欄目。上個月,這枚印章亮相《鑒寶》現場,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他們不但鑒定印章確實為田黃石,而且上面的雕刻出自中國薄意雕刻大師林清卿之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最終確定市場參考價為60萬元。得知這一消息,陳老十分興奮,但他表示,無論它值多少錢他都不打算賣,因為印章承載的家族記憶更為珍貴,他要一直傳下去。
近日,記者在陳老處見到了這枚田黃印章。該印章高約6厘米,周身黃色,呈半透明狀態,用手電筒照射,十分通透。印章表面雕刻山石、樹木、亭臺和人物。背面右下角雕有『野趣』『林清卿』字樣,印章為『千年志』三個字。據介紹,該印章重124.82克。質地細膩溫潤,結構緊密,具蘿卜紋和紅格。
據悉,專家鑒定,該印章為清末至民國初期產物。除了現存田黃石為數不多外,林清卿的薄意雕刻也極其珍貴。據了解,『薄意』藝術,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紋飾和錦邊浮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康熙時期這門獨特的藝術已經初露端倪,到了雍正時期它已臻於完善。後來在同治和光緒年間,『西門』派藝人潘玉茂兄弟奠定了薄意雕的基礎。二十世紀初期,雕刻大師林清卿在吸收中國畫藝術精髓的基礎上,熔雕刻、繪畫於一爐,以刀代筆,別開生面地將薄意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由此,薄意也就成為了壽山石雕中獨門別類的藝術形式。
『石迷』熱捧冰城『石市』『發燒』
哈爾濱市出現田黃印章精品的消息在哈爾濱市的石頭收藏愛好者中不脛而走,增加了『石迷』們收藏的信心。專門收藏奇石的邱先生分析說:『田黃石異常珍貴,能看到的真品不多。以前有一種說法說東北根本就找不到真正的田黃,我覺得這太絕對了,陳老的印章就是很好的證明。』收藏玉石近10年的劉先生則對60萬的價格格外關注:『這幾年田黃石價格一直在攀昇,這次的市場參考價還比較保守,如果真在市場交易應該再多5-10萬,看來投資石頭的潛力很大。』
伴隨著『石迷』們的熱情高漲,石頭收藏市場也出現了『高溫』現象。記者走訪發現,原本問津者不多的各類奇石,最近經常有人觀賞、了解甚至交易。其中,不少人都提到了田黃印章一事,對『淘』到奇石真品表現得很有信心。據一位經營玉石、田黃石等石頭的攤主介紹:原來看玉石的多半是為了裝飾,但最近來買石頭的更多的是為了投資,所以銷售數量和價格都不錯。
采訪中,記者發現,田黃石成了近來收藏市場當仁不讓的新寵。據了解,田黃石是我國特有的『軟寶石』。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裡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其材質溫潤凝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做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璽印及藝術擺件,故田黃石又被尊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價無與倫比。從田黃石的屬性看,凡經雕鐫的藝術品,都可以當作文物看待,因為它不能復制,屬沒有再生性的藝術品。田黃石在歷代本來產量極低,經過數百年的不斷挖掘,到目前為止,已挖掘殆盡。歷代挖掘的田黃石,能流傳至今的,已成為稀世珍品,進入國內外的收藏機構。流散民間的,皆被藏家所珍藏。由於田黃石本就稀少,再加上陳老的田黃印章一事推波助瀾,很多人對田黃石並不了解但也紛紛加入收藏,出現了『跟風』現象,這就使得短期內哈爾濱市收藏市場田黃石價格增幅頗大。一位藏友透露,一枚原本出價七八萬的田黃石如今能賣到十多萬,而且出價的買家還不只一家。同時,不少假田黃也集中混入市場,對於一些沒有經驗的收藏者來說絕對是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