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搬家工眼中的冰城人家庭:生活好了 搬的東西越來越少
2008-08-03 11:07:2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3日訊 走家入戶,你的『家底』藏得再深,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搬家行業興起的16年,正好是哈爾濱人的生活發展變化最快的16年。

  搬家工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他們可以進入居民最隱秘的空間——家,哈爾濱居民的生活咋樣,瞞誰也瞞不住他們。7月24日,哈爾濱的幾位老搬家工打開了話匣子,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搬家時的所見所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家家都有煤和柈子

  『哈爾濱最開始有搬家公司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那時搬家工還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作為哈市搬家協會的副會長滕戎,從有搬家這個行業開始就當搬運工,足足乾了16年。雖然現在不再直接從事搬運工作,但是搬家行業裡的事他最清楚。

  以前老百姓搬家都是請來十幾個親戚朋友和同事,搬上一天,累得腰酸腿疼。『就為了晚上暴「撮」一頓,吃完了再玩上幾圈麻將。』滕戎說。這樣算下來,其實也不比花上一二百元請搬家公司便宜。可是,你要是請搬家公司了,會讓別人認為你沒有能力,請不到人。

  但是,很快老百姓就開始重新算賬了,覺著還是請搬家公司省事。『第一批請搬家公司的人,大多是公務員或是大學老師。』滕戎說。這也說明,搬家行業從一開始就是個實用性非常強的行業。

  滕戎說,那時老百姓家裡的東西還比較陳舊,床是鋼管床或者是簡易的木床,床上鋪著好幾層褥子,搬家時棉被這些東西特別多。衣櫃是兩開門的,講究的人家是三開門的櫃,但都是一體的,『材質是硬雜木,搬起來特別沈。』幾乎家家都有冰箱,可冰箱的容量小,一般在160立昇以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家家都有煤和-子。』滕戎說。當時,哈爾濱人還處於改善居住條件的第一階段——由平房遷入樓房。許多新建樓房沒有煤氣管道,靠燒煤取暖做飯。雖然搬了新家,但是燃料不能輕易扔掉,特別是-子,還沒有賣的,許多人家都攢了一大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個星期搬幾十臺鋼琴


  『過了幾年,煤和-子不見了蹤影,冰箱都昇格到了180立昇,而且家家如此。滕戎說,『冰箱增加二十立昇,份量增加了不少。後來,我們發現這樣搬不合適,就有了180公昇以上冰箱加收20元的規定。』此時,微波爐出來了,彩電已開始講究純平。

  家具上比幾年前講究了一些。滕戎說:『那時,講究人家的特征是,一堂板式家具,歐式鋼管床配上一個席夢思床墊。衣櫃有了組合的,四開門的、五開門的。『雖說家具能拆開搬了,可是家具的質量不好,像獨體的櫃子經常是一背就把後面的膠合板頂了一個大窟窿。』

  上個世紀末哈爾濱人的家居總體上還處於『做表面文章』的階段上。『進到屋裡,感覺花裡胡哨的,家具挺晃眼,屋裡面收拾得也挺乾淨。可是你要掀開床單,會發現老輩人傳下來的破爛還放在那裡,廚房裡面鍋碗瓢盆,樓道裡還有酸菜缸和大醬缸。這些寶貝可不能扔,都要隨車搬走的。』

  上個世紀末哈市的鋼琴熱,給搬家行業的從業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滕戎介紹,上個世紀末比較流行『天纔教育』,家長望子成龍,學鋼琴的孩子特別多。『你知道我們那時一個搬家公司能搬多少鋼琴?一個星期就是幾十臺!』滕戎說。這個數量說明當年鋼琴在哈爾濱的普及程度已經非常驚人了。

  『那時,鋼琴貴,好的要好幾萬元,大家掙得少,明顯能看出是省吃儉用從牙縫裡省出來的,碰壞了一點兒給僱主疼得抓心撓肝的。』滕戎說。所以別的東西還好說,搬鋼琴時一定要加小心。

  鋼琴熱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千臺鋼琴演奏活動』時,據介紹,這個活動要申報吉尼斯記錄,搬這一千架鋼琴僅運輸就達到了五六萬元。

  二十一世紀:可搬的越來越少居民更重私密性

  到了新世紀,哈爾濱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昇。像上個世紀那樣千篇一律棕色的或者是黃色的室內陳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風格的家具和室內裝修。家電不再單純地越變越大,而是向變大或者是變小兩個方向發展。冰箱有了雙開門的,同時,還有了分體式的冰箱。而彩電則由大塊頭的顯像管變成了超薄的液晶。滕戎說,前些年大型的組合音響沒有了,都變成了隱藏式的或者是小隨身聽。『如果是大型的,那就是發燒音響,我看到最貴的一家一套音響要好幾十萬。』

  別看家裡的擺設檔次越來越高,但可搬的東西卻越來越少。據滕戎介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搬一次家要兩卡車,這還是四十多平方米、兩屋一廚的人家。隨著社會的進步,搬家的總量越來越少,由兩卡車降到一車,到了本世紀有些人家搬家可能連半車都裝不滿。滕戎認為,這說明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沒有用的就扔掉或變賣了,放在家裡還佔地方,等需要的時候再買新的。而且,現在的人們也有這個消費能力「喜新厭舊」。』還有一部分人把舊家具放在老房子裡,現在的哈爾濱居民許多購置了第二套房子,老家具和擺設就隨著老房子一起租出去,也不用搬了。

  以前,搬家都是敞篷車,你家有什麼家當周圍的鄰居都看得一清二楚。2000年後,各搬家公司都上馬了廂式貨車,一方面,避免家具被風吹日曬造成損壞,另一方面也尊重了顧客的隱私。

  『前幾年,某電視臺拍攝有關搬家公司的節目,在樓道裡進行拍攝,原以為顧客不會在意。沒想到,主人在樓道裡看到攝像機之後,立即就取消了合同。』滕戎說。


  變化

  單位效益好

  職工兩年半搬一次家

  劉洪彥說,搬家也不只是個人行為,與單位的效益也息息相關。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搬家不是個小事,再有錢也不可能經常換房。但在一些效益好的單位,這種情況卻是可以出現的,據他統計,哈市某企業的職工曾有過平均兩年半就搬一次家的記錄。這家企業的職工原來居住在新發小區,兩年半之後搬到了大成街,又過了兩年半又搬到了兒童公園附近。

  『這樣的搬家都是整棟樓一起搬,明顯能看出是單位分的房子,甚至有的搬家費都是單位統一出。』滕戎說。新樓搬進去了,舊樓也不會閑著,很快就有人入住。這種搬家客戶是搬家公司最歡迎的,可以帶來一連串的訂單。可是,國家福利分房取消後,類似的搬家情況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變化

  技術提高

  背冰箱抱臺29寸彩電

  『搬運家具越來越貴重,搬運的難度也在加大,所以,這些年搬家公司的搬運技術也在不斷改進。』王明亮說。

  王明亮說,要講搬運技術,還真得說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搬運工最好,因為那時的家具都是不能拆裝的,樓道又窄,一件家具搬下來左轉右折地找角度,非常困難。

  『現在的家具能拆裝了,而且設計時都考慮到入戶的問題,但是東西貴了,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弄壞一點我們也賠不起,所以對我們的要求也高了。』王明亮說。

  據他介紹,他們現在都有專用的『工具』,最常見的就是『偏帶』。這種工具出現在2005年前後,就是一條非常結實的帆布帶,用的時候頂到腦袋上,把它勒到家具三分之二的位置上,搬起來非常省力。

  除此而外,還有特制的沙發套和鋼琴套。王明亮說:『以前我們搬鋼琴都是是四個人摳著底兒,非常別扭,現在我們搬得多了找到了竅門,用鋼琴套套住之後再搬非常省力。』

  近年,搬家工運用身體的技巧也越來越熟練。7月24日,記者在道外景陽街隨同一家搬家公司實地采訪。只見一名搬家工就像表演雜技一樣,後背頂著微波爐,手上還搬著一臺大電腦,看著顫顫巍巍的從樓道裡出來。王明亮說:『這些技術就是為了提高搬運的效率,也提高了搬家這個行業的技術含量。』據說,哈市的一個搬運工曾經創造過背一臺冰箱同時抱著一臺29寸彩電的記錄。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