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 6月1日起,全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限塑令』的推行是為減少能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而哈市市民姚漢發現,他在購買某知名品牌紅腸時卻遭遇了為同一個塑料袋兩次買單的情況。
『櫃臺裡的售貨員問也不問就將紅腸裝進了明碼標價3角錢一個的塑料袋中,然後過秤稱重,電子秤上根本沒去皮,就打出了價錢。』姚漢說,『限塑』後的塑料袋因為有厚度要求,一般至少要兩三克重,塑料袋先以紅腸的價格稱重計量,又以塑料袋的價格再收費,這不是重復收費嗎?
8月1日,就姚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對哈市大型集貿市場的各紅腸品牌銷售區進行了實地走訪,發現部分商家確有讓消費者兩次為塑料袋買單問題。在南崗區奮斗副食市場,『限塑』後絕大多數品牌副食店采取了用食品袋稱重的方式,因食品袋較塑料袋輕,不存在與副食共同計收費用問題。而在某知名副食品店前記者看到,前來購買紅腸的顧客絡繹不絕,與此同時,銷售員用塑料袋為消費者稱重根本沒去皮,隨後再收取每個0.3元的塑料袋費。
記者仔細算了一筆帳,以這家品牌店每斤19.8元的紅腸計算,每個最小為0.027毫米厚度的塑料袋的重量約為3.7克,按照每斤19.8元計算,每個上稱的塑料袋的價格約為0.15元,再加上結帳時收取每個0.3元的塑料袋費,消費者購買一個塑料袋的實際價格為0.45元。
對此,該副食品牌店的負責人表示,『限塑』後她們一直采取扣除塑料袋重量的方式稱重,但有時因工作人員疏忽大意,就忘記扣除了。
除副食外,其他食品銷售企業同樣存在消費者為塑料袋兩次買單的情況。在一家知名糕點店裡,銷售員將糕點裝進塑料袋後直接稱重,並未去皮,隨後又收取了消費者0.2元的塑料袋費。銷售員的說,『不扣除塑料袋的重量上秤是因為我們使用的的袋子很輕,上秤按糕點的價格算也不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