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 『日出扶桑萬樹低,文科清華我第一。』今年,黑龍江省高考語文作文滿分考生楊奇函憑借文科650分的成績,位居黑龍江省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生之首,這是他被錄取後的豪言。
如果在以一篇文章定乾坤的時代,楊奇函就是狀元了。他的學習經歷與眾不同嗎?1日,記者對楊奇函進行采訪,了解他的成長之路。
『我的名字是奇跡的奇,函數的函。』鶴崗市人,今年20周歲的楊奇函身高1.70米,體重只有48公斤,長著一對招風耳。這對耳朵令他頗為驕傲,他說這叫『大鵬展翅耳』。楊奇函說起話來出口成章、妙語連珠。每一句文采飛揚的古詩詞都能激發出他創作的激情,只要是他看過或聽過的古詩文,他都能結合自己立即創新寫出與之相似的文章。在學校裡,他一流的口纔無人不知,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他的口纔和於丹有一拼。
高考作文寫駢文
記者從哈師大附中參與評高考試卷的一位老師口中得知,楊奇函的作文中出現了一個錯別字,其中一名評卷老師給出了59分,與其他給出60分的成績一平均,楊奇函的作文成績是59.5分。這位老師表示,高考作文在58分以上就可以稱之為滿分作文。
楊奇函寫的是一篇駢文。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這篇駢文中,他使用了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行文流暢。楊奇函說,他在高考中寫這種另類作文其實是非常冒險的,不建議考生效仿。
楊奇函對考場上寫的作文原文已經回憶不全了,只記住了題目和結尾。題目是《佛言幫助賦》,結尾處是這樣寫的:發瓊音於皜齒,詠偉意於丹脣。謁子一篇以敬蒼生:幫成浩渺四大海,助化巍峨五彌峰。請君細分山水意,明舟一道渡蒼生。楊奇函說,這其實是一首藏頭詩:每句話句首字組合在一起是:『幫助請明』。
小學6年級用文言文寫3000字檢討
『我最喜歡古代的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楊奇函介紹,他每次到飯店吃飯,第一眼先看飯店的名字,再找飯店裡的對聯,每次看完之後都會作一番評價。
說起對古代詩詞歌賦的興趣,楊奇函說,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對他的學習沒有太多影響。但可能正是因為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對他寄予厚望,他從小有兩樣東西可以隨便買:玩具和課外書。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上小學2年級開始我就開始看課外書,《中國少兒百科》、《世界科普畫廊》……小學四年級那年,表哥領著我到他同學家玩,表哥的同學初中畢業,在他家裡准備賣的舊書裡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經》,裡面有許多民間傳說,從那以後我就喜歡上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回家後就買了一本《唐詩鑒辭典》來讀。』
『我是一個淘孩子,記得上小學6年級時,我頭一次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出師表》一文,看了以後覺得非常喜歡。第二天上課,因為一件小事我把老師給氣哭了,老師罰我寫檢討,我就套用《出師表》的格式,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檢討書。結果老師沒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說我寫檢討書不認真。』
初中在學校『火』起來
到了初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初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著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裡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為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為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裡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傑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裡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傑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乾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00多字贊美周傑倫的詩詞,在校園裡『火』了起來。
高中立下凌雲壯志
雖然中考考入鶴崗第一中學,但他很上火,因為成績不理想。軍訓以後,他為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寫詩一首:軍訓銘刻在心碑,白駒奮進馬難追。雄心壯志皆不語,三年之後再揚威。
在高中階段,他一如既往讀書,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後當選,當選省級三好學生,在鶴崗中學生辯論賽中勝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楊奇函說,說是他的強項,運動是他的弱項,但就在這個弱項上他居然還得過獎。原來,高中時楊奇函的班級是文科班,一共有9個男生,為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老師讓體格好的選報了1500米,楊奇函沒辦法只能報3000米。老師私下說,跑一圈就可以下來。但跑起來以後自己就想,一定要堅持到終點。3000米應該在操場上跑7圈半,結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體育老師揪下場來,並告訴他已經跑完全程,他成為全校第七名,也是班裡唯一得分『選手』。當他找到裁判坦白時,裁判則說,結果已經公布,成績已經記錄在冊,不能改了,他拿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獎項。因此楊奇函發出感慨:『騏驥回蹄千浪堆,大鵬展翅萬裡輝。三千奔跑雖無冕,壯志凌雲任爾追。』
復讀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時立下的凌雲壯志在楊奇函首次參加高考時並沒有實現,他在去年的高考中僅得了610分,報考上海復旦大學,落榜了,寫給北大的自薦信也石沈大海。
『我當時相當上火,但我並沒有灰心,決定復讀,現場又作了一首詩:霞光碧照七彩開,龍吟虎嘯聚英纔。我先乾得一杯酒,金榜題名我再來。』
『痛定思痛,我的缺點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約我成績提高的一個大困難,我是個左撇子,平時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飯,右手寫作業,眼睛還看電視,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楊奇函首次高考後進行反思。
『我轉戰到大慶實驗中學復讀,剛開始成績不理想,我的心裡有些亂,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實力衝擊清華大學了?我在心裡開始畫問號。』楊奇函說,那時一個關鍵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羅老師。羅老師在一次給同學們集體調整心態的課堂上說:『學習就應該像楊奇函這麼腳踏實地。』『當時老師說這話時我有點吃驚,因為從初中到高中,老師普遍認為,楊奇函太浮躁了。而認真思考老師的話也的確如此,我不再是小學時的那個頑皮的問題少年,已經具備一個優秀的高中生的品質。』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沈下心來學習,我還認真讀了《道家箴言錄》。復讀最後階段,我的外語成績連續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師說,只要把單詞都背會了就能提高,當我把單詞全背會了之後,奇跡出現了,我的外語成績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實踐證明,單詞的威力的確是無窮的,我的外語成績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過高考失利經歷的楊奇函已經能正視人生中的起落,為了勉勵自己進入清華大學以後能夠繼續刻苦學習,他又送給自己一首詩:『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捨我問乾坤。蒼茫殘雲虛席待,明朝清華我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