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來自黑龍江網通維護中心,是赴四川抗震救災應急通信保障分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匯報的題目是: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黑龍江網通就按照集團公司的指令,迅速成立了以黑龍江機動通信局為主的27人抗震救災應急通信保障分隊。13日上午,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由8人組成,攜帶8部海事衛星和6部全球星電話坐飛機趕往成都。另外19人分乘5臺車,攜帶三套便攜數字微波、兩部海事衛星電話、兩部單邊帶電臺、四部2.5千瓦發電機;車載1000線程控交換車和車載200千瓦發電車沿高速公路向災區挺進。這是黑龍江省最早奔赴災區的專業通信救援隊伍。
黑龍江省距離災區最遠。為了盡快趕赴災區,我們日夜兼程。14日半夜11點多車隊到達河南境內。連續的行車大家都很累,駕駛員們最辛苦,困了就把車窗打開吹吹風,實在不行就把毛巾澆上水往臉上擦上幾把。就這樣,我們頑強的向前開進。穿過河南,進入陝西。漢中至廣元237公裡的道路幾乎都是盤山公路,秦嶺山脈的136座隧道一個接著一個。難忘的54個小時,雖然一路艱辛,我們終於從祖國的最北端橫跨9個省、市,行程3200多公裡,於15日晚6時,比指揮部規定時限提前了15個小時到達指定地點-四川省廣元市,為支援災區通信贏得了寶貴時間。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克服困難、戰勝疲勞、千裡奔襲,用最短的時間衝了上去!
5月15日上午,在成都的搶險隊員王恩東接到命令:攜帶海事衛星等設備,跟隨中國網通集團公司領導一行8人去震中汶川縣映秀鎮視察災情、支援通信。一路上,風險不斷,途經紫坪鋪水庫時,衝鋒舟駕駛員小心翼翼地躲避著河道兩邊山上不停滾落的石塊,險些被滾落的巨石砸上。經過40分鍾的艱險航程,他們到達了汶川鋁廠碼頭,冒著隨時可能出現山體滑坡的危險又踏上了崎嶇的山路。王恩東身背十多公斤重的通信設備,山路彎彎、蜀道難行,氣喘吁吁的他,腿象灌了鉛似的,汗水濕透了衣服,但他仍然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向震中邁去……
此時的映秀已是一片慘烈的景象。大家的心情是那麼的沈重。盡快恢復通信,為受災群眾排懮解難成了他們共同的心願。當集團公司領導安排好相關工作後,王恩東找了一塊稍稍寬敞的地方擺上了海事衛星電話,樹起了『中國網通』的旗幟,為近百位受災群眾撥通了報平安的電話。看到鄉親們同親人說上了話,他的心裡纔好受了一點兒。直到子夜時分,打電話的人群纔漸漸散去,他終於松了一口氣,飢餓、疲乏感也隨之襲來,但是南方山區潮濕冰冷的夜晚讓他難以入眠。
忽然,大地又一次猛烈地晃動起來,周圍的斷壁殘垣發出刺耳的嘯叫,人們又是本能地四處奔跑躲避。可在那個時候,哪有什麼安全的地方呢?王恩東只是緊緊地把海事衛星電話護在懷裡。第二天,發現來時的路已經被震得變了模樣。
15日晚,我們到達廣元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後,立即向指揮部負責人請命『盡快安排這支隊伍進入重災區』,並與指揮部共同確定了分隊的前沿陣地——青川縣關莊鎮和紅光鄉。
5月17日清晨,我們一行7人,攜帶兩部海事衛星電話和發電機等設備向關莊鎮進發。100多公裡的盤山公路一側是土層剝落、亂石林立的山體,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和湍急的青竹江。滑落的巨石、泥土、樹木橫陳在塌陷的公路上,被砸毀的汽車、公路護欄隨處可見,隨時落下的山石更令人生畏。快點兒到達目的地、快點投入戰斗的心情驅使我們顧不得其他只是急速前行。
在關莊,看見我們這支從祖國最北端趕來的隊伍,廣元市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領導非常激動。經過商量,決定將一部海事衛星電話安放在前線指揮部,另一部送往同樣尚未能與外界溝通信息的紅光鄉。就這樣,我們在諸多電信運營商中率先為『孤島』打通了通信命脈,當天,副經理盧濤和羿宗元先後為民政、電力、公安、交通等部門撥出電話70多個,不論是指揮部對救災工作的部署還是災情的通報,不論是救災物資的調撥還是受災群眾的疏散安置,一個個指令都是用我們的通信設備發出去、再發出去。
下午,我和技術經理張洪亮向紅光鄉徒步挺進,駕駛員高峰也主動背起行囊一塊兒出發了。
進入紅光鄉的公路已經徹底癱瘓了,唯一的通路是要翻越幾道山梁近8公裡的羊腸小道。說是小道其實是這幾天受災百姓和救援隊伍剛踩出來的,最窄的地方僅有三、四十公分寬,兩人相遇只有側過身來纔能叫一個人先過,稍不留神就有掉下山崖的危險。地震留下的歪歪扭扭的深溝痕跡還是那麼清清楚楚。逆著後撤的人流,我們身肩重負,揮汗如雨,蹣跚前行。太陽光那麼足,山裡沒有一絲涼風,悶熱得令人喘不過氣來;迷彩服早就濕透了,汗水不時滲入眼角,煞得人睜不開眼睛;心髒砰砰地跳,大口大口地喘粗氣,嗓子眼像冒煙了,一會兒是高崗一會兒是陡坡,每走一步都是那麼地艱難。
經過兩個多小時艱難跋涉,終於抵達紅光鄉。望著一臉熱汗滿身塵土的我們,鄉領導和鄉親們十分感動。我們顧不上休息,馬上調測開通衛星電話。幾天來,電停了,電話不通了,餘震又不斷,給人們心裡造成了及大的恐慌。鄉親們紛紛聚攏到電話前。張洪亮不停地替他們撥打電話,直到深夜。在那餘震不斷、山體隨時滑坡,上游堰塞湖隨時可能崩潰的情況下,龍江網通人用敢於犧牲生命的勇氣和忠誠為災區人民搭建了連通外界的生命線。
閔東松、丁萌民是年齡最小、工齡最短的兩位隊員,第一次出來執行任務就趕上了這樣的大災難。從成都調到廣元後,主動要求去關莊值守。在老同志魏守華的帶領下,兩個小伙子成了第二批進駐關莊鎮的搶險隊員。
負責報告青竹江上游十多個堰塞湖情況的指揮部水情信息組急需得到通信支持!閔東松、丁蔭民拎起海事衛星電話,踏著瓦礫,穿過廢墟,趕到位於鎮外山坡上的水情信息組,並迅速架起天線、調通了設備。經過他們的雙手,一組組電話號碼轉換成一道道電波,劃破風雨交加的夜空,將汛情及時的傳遞出去。那一夜,他們用對人民、對同胞的熱愛戰勝了恐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
在廣元大本營,馬廣勛、任繼偉、王清國等7名隊員冒著連續不斷的餘震危險,在廣元市中新商城搶建大靈通基站。這幢大樓已經出現了一道道明顯的裂痕,人也撤得空空蕩蕩。電梯不能用了,所有設備材料都是靠人背到11樓的施工現場。沒有二話,所有的活都由我們乾。為了搶時間,大家甚至把盒飯也帶到了裝機現場,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新基站的安裝任務。5月19日下午舉國哀悼之時,我們12名隊員也在旺蒼縣一座15層樓上嶄時放下手裡的活兒,列隊肅立默哀。這裡又要開通一個基站。從所有設備的裝卸到搬運,從布線到開通,也都是我們冒著餘震危險完成的。電梯仍然不能使用,劉鳳江、肖錫恩、邊玉江和羿宗元幾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率先垂范,與年輕人一樣肩扛設備,往返於『生死線』上。廣元網通一位員工感慨地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你們是在拿性命幫助我們呵!』
身在成都的幾名同志也始終處於隨時待命出發的高度緊張之中:先是編入隨軍突擊隊,准備同部隊一起空投到災區執行任務。接著是緊急培訓VSAT組網、安裝、調測、開通技術。當我聽說曲銳要通過機降隨軍時,感到很不放心,去這樣的地方肯定沒有路,肯定是重災區。曲銳是全體隊員中最瘦弱的一個,年齡不大,我就想換個人。他聽說後,給我打來電話,說:『裴局,我都准備好了,就別換人了,讓我上吧』!我說:『小曲呀,不是不相信你,我聽說這次任務很重,你身單力薄,又單兵作戰,只是從安全上考慮纔想換人的』。小曲說:『我真的能行,都到災區來了,怎麼也得為災區出點力呀!你就讓我上吧』!他說的那麼真切,不能再拒絕他了。我只好告訴他要千萬加小心,千萬要注意保護自己。電話雖然放下了,可我的心卻平靜不下來,電影『英兒女』裡王成那句驚天地、泣鬼神的『向我開炮』至今讓人熱血沸騰。我們的小曲在那什麼都可能發生的時候堅決要求『讓我上吧』不同樣感人至深嗎?雖然指揮部最後沒有采取這項計劃,但是可以驕傲地說:關鍵時刻勇挑重擔,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通過我們的隊員又得以發揚光大!
5月26日,隊員於德斌、王恩東和鄭凱接到命令,冒著餘震分別為綿陽市安縣雎水鎮和廣元市的公安系統安裝開通了VSAT小站。
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這是一支打得贏、過得硬的隊伍!
回想出發的那一刻,當聽說有救災任務時,許多同志,包括女同志爭著報名要參加。出發時,魏守華痔瘡在發作,邊玉江值完夜班剛回家,丁蔭民正處在父親去世不久的悲痛之中,魏曉波近來心髒不大好,於德斌的父親重病臥床需要他的照顧,任繼偉的父親住在醫院而且已經定好在13號做手術,做為兒子的他理應伺候在床前,可是他跟誰都沒說,其他同志也都什麼也沒說,甚至連洗漱用品和換洗的衣服都沒帶,接到命令就出發了。因為,我們這些隊員們深深知道,當祖國和人民遭災受難的時候,報效祖國和人民就是第一選擇!
在抗震救災中,黨員乾部做出了表率,共產黨員、副經理盧濤兩次赴關莊值守,共產黨員、副經理胡立新幾乎所有的任務都參與了,患了痢疾也瞞著大家,拖著虛弱的身子與戰友馬廣勛一同到關莊鎮前線值班。共產黨員、王雅彬主任白天從事後勤事務工作,夜間挑燈夜戰,及時發出了26篇2萬多字的一線信息。共產黨員、駕駛員高峰、張建軍每次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往返於關莊險路上。黨員張毅、非黨積極分子洪軍冒著危險將物品送往一線。曲銳、丁蔭民、洪軍這三名非黨積極分子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臨時支部決議吸收他們火線入黨。
在災區的日子裡,我們把龍江人的豪爽化做大愛獻給災區的人民:在風雨中、在餘震中幫助災民搭建、修補帳篷;為鄉親們發電;主動幫助失去聯系的災民尋找親屬;給缺少食品的解放軍戰士送去吃的;把路遇突發急病的80多歲老人送往醫院;在自己也處在困難的時候把僅有的一根火腿腸、一瓶礦泉水送給了更需要的鄉親;用我們的衛星電話幫助急得沒招的南方都市報記者傳遞抗震救災稿件;把我們的帳篷等救災物資留給當地......
當離開廣元的最後一刻,我們全體同志集體列隊來到市政府的募捐站前,又一次以龍江人名義獻出了愛心!
在我們27人的隊伍裡,年齡最大的是58歲,最小的是26歲,工齡最長的是39年,最短的只有兩年。面對這麼大的災難都是頭一次。雖然有的同志體重掉了10多斤,雖然共同經歷了一次磨難、承受了一次生死考驗,但我們心裡感到非常的踏實。因為在那關鍵的時候,我們這支來自祖國北疆的救援隊伍同災區人民在一起,我們龍江兒女為災區人民出了一點兒力,盡了一份心!
最後,我想說: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時,有你,有我,還有他(她),讓我們並肩向前走,無往而不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