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 8月1日,中雨。哈爾濱市某高校大一學生小呂背著雙肩包,舉著寫有『家教』的牌子,站在一家大型超市門口不斷張望。她已連續在這兒站了兩天,沒人來諮詢,這和應聘工作時接待人員告訴她的行情大相徑庭。於是,小呂開始疑慮:『我是不是被騙了?』
忙了好幾天,都是無用功
小呂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她在某晚報上的廣告欄中看到一家名為『起點科技電腦公司』招聘電腦維護人員,小呂決定去試一試。
7月30日,小呂來到起點科技電腦公司,接待人員告訴她電腦維護人員的名額已經滿了,不如先做信息記錄員過渡一下。見小呂猶豫不定,接待員馬上說道,電腦維護人員流動性很大,沒准兒明天就能空出名額。小呂最後在兼職信息員協議書上簽了字,並交付150元信譽保證金。小呂告訴記者:『信息記錄員其實就是在街頭為想要找家教的人做諮詢,只要有人登記就算一條記錄,記錄一條有效信息公司給10元,工資每日結算。』錢也交了,合同也簽了,小呂只能選擇聽從安排。而接下來的兩天,這家公司並沒有實現當初對小呂的承諾,老板做出的答復是,登記的這幾條信息都無效沒有工資,只有在我們這請家教了,纔算是有效信息。當小呂提出退還保證金時,老板說,合同說的很明白,過了7天使用期纔能退。
『想找工作,得先交錢!』
2日,記者來到南崗區通達街54號『起點科技電腦公司』,記者發現,這家公司隱沒在居民區裡,很難注意到。雖然掛的牌子上寫的是『起點科技電腦公司』,而小呂提供的票據上的公司印章卻是『哈爾濱市南崗區起點科技電腦維修』。居住在二樓的居民告訴記者,其實這家本來就是維修電腦的,誰家的電腦不好使了,就搬下來修一下。
記者佯稱應聘者走進這家『公司』,在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裡,坐著五六名年輕人。接待員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大學裡的高材生,來我們這求職做家教的。』記者質疑:『咱們不是電腦公司嘛?』接待員解釋道:『家教是拓展業務,這個地點是公司的接待處,就是負責接待學生做家教的。』
在詢問了學歷及年齡後,接待員說,『你先做文職工作吧,每天工資100元,包午飯,試用期3至7天。如果想好了,就交150元信譽保證金,立刻就可以上崗。』記者問道,『如果先不交錢,是否可以先上崗?』接待員立刻板起臉說,『這錢是給對方提供的保證,是有合同的。』記者在接待員拿出的《大學生勤工儉學協議書》的第四條信譽保證問題一項中看到,甲方提供乙方的保證只是工資日結一條,而乙方對甲方的信譽保證則有6條嚴懲的規定。
在校生打工存在法律盲區
大多數學生利用假期打工的信息途徑來源於報刊上的廣告,說辭讓這些缺乏社會閱歷的學生深信不疑。記者注意到,這些招聘公司在收完求職者的費用後,票據不會留給求職者。這樣,求職者因為沒有證據而無處求援。
黑龍江省勞動監察局張主任說,按規定,招聘單位是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應聘者任何費用的。但是,在校大學生打工不在勞動法的調整范圍之內,他們和任何用人單位都不能形成勞動關系,如果在校大學生受騙了來投訴,因為沒有法律依據,我們無法立案。然而,打工者小呂以及有過打工經歷的在校生似乎並不知曉,他們打工不叫『工作』,只能叫『勤工儉學』或者『社會實踐』,不受我國《勞動法》保護。
黑龍江啟凡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認為,雖然在校大學生在勞動方面不受勞動法保護,但招聘單位收取押金不合理合法,大學生可以拿著證據到法院起訴討要押金。可是,記者連日來和大學生接觸中了解到,由於訴訟費高和司法程序繁瑣,有些學生認可甘願認騙不了了之,也不願意對小額糾紛去打官司,他們最希望的還是有關部門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