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訊 日前,省衛生廳發布一組數字令衛生界業內人士擔心:2007年,我省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為73.21/10萬,略高於2006年的70.81/10萬;而這一數字同2001年的64.19/10萬相比,則上昇明顯。於近日匯總完成的我省2007年出生缺陷監測結果分析數據表明,作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出生缺陷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
我省出生缺陷監測始於2001年,現有58家監測醫院被列為國家及省級監測點。檢測數據顯示,自2004年至2007年,我省出生缺陷發生率開始攀昇,並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年中的數據分別為63.13/10萬、73.40/10萬、70.81/10萬和73.21/10萬。僅以2007年為例,出生缺陷主要先天畸形發生率的順序依次為:脣?裂、多指(趾)、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腦積水和神經管缺陷。有關專家評價指出,這一現象與婚檢率下降、婚育諮詢指導不到位有密切關系。
記者看到在2001至2007年的資料報表顯示,我省脣?裂的發生率始終在12/10萬上下波動,鄉村發生率呈上昇趨勢;同樣,全省多指(趾)屬高發畸形病,2001年為4.26/10萬,2007年則為7.65/10萬,農村7年間昇幅速度也相當明顯。與之相比,我省城鄉神經管缺陷病發生率呈下降趨勢,這與我省對孕前和孕早期婦女增補小劑量葉酸這一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
監測結果還顯示,去年我省小於20歲年齡組圍產兒數量上昇,這意味著低齡孕婦增多。35歲或大於35歲婦女出生缺陷發生率高於其他年齡組。此外,多胎妊娠是造成圍產兒死亡危險因素之一,發生出生缺陷的幾率是單胎的兩倍,2007年,我省出生多胎構成比例為1.83%。
專家指出,有些疾病是遺傳病,如果在婚前事先知道,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預防,這會大大減少缺陷兒的產生,給家庭和社會減少痛苦和負擔。重視孕產期保健,也有助於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