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古鐵市場:曾經興旺的市場為何變冷清
2008-08-07 16:27: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7日訊 哈爾濱古鐵市場是哈市經營鋼材的一家大型批發市場。這個興辦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市場一度生意紅火。可自從2007年下半年這個市場從道外區東北新街搬遷到先鋒路之後,業戶們感到生意越來越難做,收入大幅度減少,而市場收取的費用卻越來越高。如今整個市場顯得冷冷清清。

  古鐵市場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哈爾濱龍江鍋爐廠辦起來的。經過幾年的發展,市場的規模開始壯大,當時經營狀況已經不景氣的龍江鍋爐廠乾脆把廠房都改為市場。搬遷之前,這個市場業戶已經達到400多戶,每年僅收取的管理費用就達到1000多萬元,為社會提供了上千個就業崗位,也對企業職工的安置創造了條件。可是市場搬遷後卻發生了變化,興旺的市場一下子蕭條起來。業戶的經營額比搬遷前下降了一半還要多。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變化?許多業戶道出個中緣由。

  補償不到位業戶有疑問

  業戶們對記者說,鋼材市場搬遷是一項耗時耗力耗資都十分巨大的工程,可是有關部門和市場的管理者沒有理解和體諒到業戶的苦衷,加重了業戶的負擔。

  經營鋼材的工商戶呂湘楠對記者說,市場搬遷她家僱用7米多長的貨車,每天運送兩到三趟,每次拉十噸左右的鋼材,用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纔搬完。人累得心力交瘁不說,僅搬遷的費用就達到4萬多元。搬遷後市場給每個攤位的補償費只有4000元。業戶們要求市場管理者公開補償協議,始終沒有結果。

  記者在采訪古鐵市場管理人員時了解到,他們從接到指令到完成搬遷,用了3個月時間,政府給他們的補償款是6200萬元,這些費用主要用於龍江鍋爐廠的廠房和設備補償。

  對此,許多業戶質疑,龍江鍋爐廠早已倒閉,其廠房和設備損失早就該從業戶的租金中得到補償。市場搬遷,損失最大的是業戶,政府給的補償總額雖然不高,可業戶得到補償卻只有政府撥付總額的很小一部分。

  業戶們說,搬遷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搬遷後的租金卻一下子漲了許多。業戶們反映,他們進入新市場後,攤位的租金由過去一年3萬元提高到4.6萬元。而這次租金漲價市場沒有舉行聽證會,也沒有與業戶形成協議。而市場管理部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市場在搬遷之前就曾經貼出過『公示』,提出搬遷後租金價格要調整。業戶說,一紙『公示』能作為漲價合理的依據嗎?去年9月份搬遷的時候,業戶和市場以前簽的合同還都沒有到期,合同期內擅自提價,這能對嗎?

  承諾落空業戶負擔加重

  據古鐵市場的業戶們反映,2007年9月,這個市場的管理者哈爾濱龍江鍋爐廠動員業戶從道外區二十道街往先鋒路進行搬遷,以響應哈市道外區政府動遷改造的號召。當時管理人員向業戶承諾,市場搬遷將按照公開、公正、透明和『手牽手』的原則,所謂『手牽手』就是當時業戶在市場中處於什麼位置,搬遷後還處於什麼位置,一戶不增,一戶不減。

  可在市場搬遷後,大多業戶們發現事情並沒有像事先承諾的那樣,原來相鄰的業戶到了新市場就變了,傳說找『關系』的、送禮的,就分到了好的位置。許多業戶為了分到好的位置,紛紛找關系,不僅打亂了原來的經營秩序,也給業戶無形中增加了負擔。

  交通不便客戶流失

  當初搬遷時許多業戶提出,哈市先鋒路上有好幾家經營建材和鋼材的市場,他們將要遷往的市場沒有路口,沒有信號燈,交通特別不方便,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對生意的影響將會很大。市場管理人員告訴他們,他們已經和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好了,到時會在市場門口設置路口和信號燈,業戶和購貨者的進出都很方便。可是業戶進入新的市場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門前的道路還是封閉的,沒有設立路口,也沒有設置信號燈。貨物進出都非常困難。車輛從市區方向進入市場要走出去很遠纔能找到轉彎路口,而要出城也要繞出去很遠。許多有著多年關系的老客戶,眼見這種情況也不得不放棄這個市場,轉到鄰近的市場購貨。

  針對市場前面的道路問題,市場管理者說,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好多部門的審批,現在正在『走程序』,他們也很著急。

  據了解,古鐵市場的管理者已經由過去的哈爾濱龍江鍋爐廠變為哈爾濱古鐵市場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隸屬於哈爾濱工業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目前,管理人員也認識到業戶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市場的效益。近一段時間,他們正在開展清理整頓活動,為業戶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爭取實現市場和業戶的『雙贏』。但記者了解到,這次整頓,主要是指對於市場道路的清理,讓貨車能夠進出方便。而業戶們期待的經營環境,是公平公正的措施,實實在在降低業戶的經營成本。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