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省惠民工程『百鄉千村』試驗點成效顯著
2008-08-14 11:10: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4日訊 2006年初,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黑龍江省啟動了新農村建設,省委、省政府決定從『百鄉千村』試點抓起。經過兩年多的強力推進,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百鄉千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新農村建設日益深入人心,全省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局面初步形成。

  今年是首批新農村建設『百鄉千村』試點的第三年。年底,黑龍江省將組織對各項建設任務的全面驗收。在這完成試點任務的最後攻堅階段,記者走訪了部分鄉村,對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這一惠及千萬農民的世紀工程,進行階段性盤點。

  臺上站著的是外國教授,臺下坐著的聽眾都隨著翻譯在認真做筆記,就像是某大學的課堂。這是記者日前在黑龍江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村——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看到的一幕。而邀請國內外專家給農民講課這樣的場景,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深入,在黑龍江省各地農村屢見不鮮。

  蔬菜村名副其實,以生產蔬菜為主。不同的是,過去種菜按『老令兒』來,品種老,方法老,效益忽高忽低沒個『准兒』;如今是在專家引導下大量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作為立村產業來開發。如此變化果然見效,沒兩年就種出了大名堂:去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的60%來自鮮菜銷售,村民人均純收入8910元;種菜還使村集體實現現金積累300多萬元。

  經過兩年多新農村建設,像蔬菜村這樣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專業鄉村如雨後春筍,在龍江大地遍地開花。據統計,全省1000多個首批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中,約有37%的試點鄉村重點發展綠色食品產業,19%重點發展畜牧業,23%重點發展勞務產業,21%重點發展運輸、餐飲和旅游等二三產業。

  『新農村要有主導產業和項目來支橕。』記者從省新農村辦了解到,近年來,黑龍江省始終把探索鄉村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提高鄉、村產業發展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水平,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堅持試點先行,分類推進的原則,從各地資源優勢出發,積極培育、發展比較優勢明顯的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推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目前,全省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鄉村的主導產業發展已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良好勢頭;不僅如此,更令人高興的是許多試點鄉村還充分發揮『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孵化功能,著力培育壯大興村、興鄉主導產業,通過釋放主導產業的集聚效能,因勢利導發展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發展增添了強有力的新增長點。

  省新農村辦常務副主任王建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上半年的調查情況表明,黑龍江省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鄉村,普遍呈現出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含量明顯增加、生產設施和裝備條件大為改善、產業化經營雛形逐步顯現以及農民組織化程度穩步提高等顯著特點。

  如今在黑龍江省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鄉村,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基地數量不斷增加,主導作物種植面積佔試點鄉村耕地面積的比重已昇至65%以上。瓜菜、亞麻、甜菜專業鄉村連片種植面積年均增加20%;藥材和食用菌專業鄉村栽培基地面積年均增加10%。

  由於堅持以標准化統領種植業,做到良種、整地、投入、栽培、管理等全程標准化,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8%,種植標准化率達到90%,畜禽規模化飼養比重達到88%。奶牛良種化率達90%以上,肉牛和生豬良種化率達80%以上。

  不斷增加的資金投入,使試點鄉村的生產設施和裝備條件大為改善,旱澇保收田比重不斷提高,為農民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首批試點村新建農機作業合作社88個,田間機械化作業率70%以上,初步實現傳統手工、畜力農具作業向農機化生產的轉變;發展設施栽培的試點村,新型節能日光溫室佔溫室比例接近30%。

  由於注重發展有市場、有特色的小企業,走『小有特色』路子,鼓勵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積極扶持各種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60%多的首批試點鄉村已與相關龍頭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50個,帶動農戶比重達55%以上;龍頭企業牽動首批省級試點村種植基地面積500萬畝以上,牽動養殖基地生豬年出欄80萬頭以上、奶牛7萬頭以上、肉牛5萬頭以上;帶動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5%以上;帶動試點村40多萬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