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 近年來,心理諮詢成為一種熱門行業,越來越多的人考取了職業資格證。據了解,去年5月和11月,黑龍江省有2000餘人參加考試。並拿著證件開了諮詢中心,給人『看病問診』。但業內人士表示,『心理諮詢師的證書不代表從業能力,只代表從業資格,不是有證就能給人諮詢的。』
市民徐非(化名)去年因面臨工作上的種種困惑,一度覺得自己產生了心理疾病,他想通過學習心理學解決自己的問題,以後還可以幫助他人。可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培訓並通過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後,他發現自己仍然無法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幫助他人更無從談起。
在記者的采訪中,一位從事心理諮詢多年的諮詢師告訴記者,像徐非這樣的不在少數。『證書真是說考就考,而培訓卻只能讓他增加點心理學知識,無法真正解決心理問題。』在與該諮詢師同期結業的60多人中,目前仍從事心理諮詢的不到十人,而在其餘的人中,居然還有幾個人成為了他從業後的心理輔導對象。
『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不是從業能力,只是從業資格。』由於門檻過低,心理諮詢師行業可謂『魚龍混雜』。據業內人士介紹,哈爾濱市真正能夠成熟應對各種心理病患的諮詢師不超過10人,『如果標准再嚴格一些,可能人數會更少』。
在很多心理諮詢機構,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心理狀況沒有成熟的認知,在諮詢中往往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來訪者能堅持做3次以上的諮詢,就相當成功了。因為大部分來訪者在初次諮詢時就對諮詢師失望,再也不會來了。這對來訪者的心理又是一次損傷。』
一些心理諮詢的業內人士笑言,『現在心理諮詢師跟廚師差不多了,因為都是勞動部發證。』他們認為,在對心理諮詢師的管理問題上,的確存在空白。因為要評估心理諮詢從業的水平,顯然不是勞動部門所能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