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 正值暑假,很多大學生通過各種打工增加社會實踐能力,記者了解到,為了體驗生活,有的大學生到農貿市場當起了『賣菜農』,心理專家表示,『賣菜農』的實踐有助於大學生人生發展。
近日,根據市民提供線索,記者來到香坊區建北農貿市場,兩位正在忙碌的大學生身影闖進記者的視線。記者看到,皮膚白皙,帶著眼鏡,穿著T恤牛仔,二十歲左右的一男一女正忙著賣菜,豆角、土豆、茄子等都擺放得整齊有序,每樣蔬菜前都放著一塊小紙殼,上面字跡清秀工整地寫著蔬菜名稱和單價。他們不時地跟路過菜攤的人招呼:『叔叔,買菜嗎?』『阿姨,今天想買點什麼?』買菜的顧客接連不斷,一位大娘告訴記者,她每天都來兩個孩子這裡買菜,因為他們態度好,菜的價格便宜,不短斤少兩。
女孩小齊告訴記者,小伙子是他的男朋友,倆人是哈市商業大學大三的學生,說起賣菜初衷,小齊說,因為都是家中『獨子』,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去年暑假倆人到一家公司實習,公司開自助酒會,兩人被分配采購蔬菜,由於缺乏生活經驗,把油菜買成了菠菜,地瓜買成了土豆,遭到該公司領導的批評。這次的『身份轉換』倆人下了很大決心,每天早晨3點去批發市場上菜的艱辛不說,剛賣菜時,倆人誰也不好意思叫賣,不過現在倆人已經成了『老手』了。小齊的男友大志說,通過這次賣菜體驗,體驗到了做體力勞動的艱辛,雖然累但是真的學到了東西。
對此,哈爾濱市育源心理衛生學校心理教師高原師表示,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啃老族』,因為缺乏踏實的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又眼高手低,需要各個方面的磨練。通過體驗賺錢的艱辛,有利於正確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真實能力,提高溝通能力,有助於他們適應社會環境、提高自身能力。同時高老師提醒,大學生在自身鍛煉的同時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