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訊 兩年前,市民楊重正從未進過圖書館;兩年後,每天到圖書館閱讀兩個小時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改變他生活的,是家門口那個斯大林社區圖書館。
兩年前,市圖書館第一座社區分館斯大林館開館,率先享受到社區圖書館便利的居民得到了多少市民的艷羡;兩年後,位於王兆新村的全市第21個社區分館將開門納客。社區圖書館漸呈星羅棋布之態,周邊居民可隨時走進汲取營養。
兩年前,工作人員聯系開設社區圖書館時,其中艱苦不堪回首;兩年後,居民社區、業主委員會主動找上門希望把圖書館建到自家身邊。因為他們不但體會到了社區圖書館的好處,還從市委市政府的態度上看到了希望———每個館政府投入8萬元啟動資金、每年3萬元購書費。
兩年,哈爾濱這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這樣以令國內發達城市都望塵莫及的力度和速度發展著。
兩年,哈爾濱通過與世界先進國家一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便利均等的文化服務。
21個,僅是一個起點。終有那麼一天,每一個哈爾濱市民,出門走15—20分鍾便可見到一個圖書館。
一幅文化立市建設的畫圖正在徐徐展開。
文化育人,文化立人,文化強人,這種文化的作用正從根本上改變著哈爾濱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正在支橕起哈爾濱新一輪發展和崛起的動力之源。
●南開大學於良芝教授:後悔沒在哈爾濱社區分館建設之初來哈爾濱調研。沒想到在發達地區都沒做到的事,哈爾濱做得這麼好。
●中國圖書館學會冷伏海教授:哈爾濱創新性地探索實踐了在從緊的『區域大財政』支持下的『區域性公共文化產品』,惠及整個區域公民的總分館制模式,對於經濟發達城市建設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具有借鑒價值。
文化版圖擴張———社區圖書館新枝勃發
文化是沈淀在社會每個細胞裡的精神家園。2006年6月,第一個社區圖書館的啟用,激活了多少人沈睡已久的對文化的渴望。在渴望與滿足渴望中,哈爾濱文化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
自第一家社區圖書館———斯大林社區圖書館起,2006年市圖書館還建立了蔡清雲圖書館、撫順街道分館、中山名苑分館。去年,陸續建立了市朝鮮民族藝術館、阿城文苑分館、海富名都社區分館、市政府分館。
如春雨催花,今年哈爾濱市又出現了中植方洲苑分館、民建社區分館、新華社區分館、金星小康社區分館、松浦鎮燈塔分館、東昇社區分館、道裡工農街道辦事處美晨社區分館、上海新村社區分館、香坊區成高子鎮政府分館、新香坊辦事處哈紡社區分館、新發鎮政府分館、香坊小學分館。到年底,全市的社區圖書分館將達到30個。加上即將投入使用的王兆新村分館,目前有5家分館地址已選好,合同已簽完。
建立速度勢如破竹,社區分館質量也恪守著統一標准。根據市圖書館統一配備,各社區圖書館均有閱覽座位30個,藏書4000冊,期刊48種,報紙25種,設有兩臺電腦為讀者提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資源的瀏覽,館內均實行開架閱覽服務方式,由市圖書館兩名工作人員負責,365天向社區居民免費提供借閱服務。分館全部采用計算機管理,和市圖書館的書庫網絡連接。社區居民可以借助網絡和工作人員在家門口享受整個市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同時,每個社區圖書館的電腦裡還存著戲曲、相聲、話劇等形式多樣的影音資料,讓社區居民得到影音享受。
如今,市民走進一家社區圖書館,發現沒有自己想看的書,可以立刻到管理員處登記,通過市圖書館網絡,不但可以立刻查詢到該書目前所在館址,而且還可以預約,讓工作人員幫忙把書轉到此處。同樣,社區圖書館還推出了通借通還業務,A館借書B館還書,社區館借書總館還書,市民怎麼方便怎麼來,讓各社區圖書館和市圖書館的圖書流動起來。
有一個夢想,一個可以預見的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實現的夢想———哈爾濱市最終將達到讓每個市民出門走15—20分鍾即可見到一個圖書館。
選擇與突圍———創新性地實踐探索
文化是民族的脊梁,文化更是一個城市的血脈和靈魂。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警示著忽視文化帶來的後果。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許多城市因為單純強調財富積累,背離了人的家園的概念,文化設施稀少,犯罪率上昇等,出現了所謂的『現代城市病』。隨著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哈爾濱市急需一種現代文化架構的支橕。
文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支橕。缺乏文化品位的城市,就缺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對此,哈爾濱的決策者們有著清晰的認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曾指出,城市是什麼?城市絕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聚集、大工業大商業的聚集,人類社會的終極追求是文化,城市的本質功能也是文化。所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哈爾濱作為一個特大城市,要建成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僅僅有經濟上的發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文化的繼承、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創造。
普惠式的社區圖書館誕生正基於此。
2006年以後國內興起大型圖書館建設熱,廣州、鄭州等城市紛紛建成或意欲建設近十萬平方米的大型圖書館。相比之下,建築面積只有25000平方米的哈爾濱市圖書館似乎小了些。隨潮流而去一味求大?這既不符合市情,對於更多的市民來說也毫無意義。在國內火爆的大館建設熱中,哈爾濱保持了冷靜和理智。
根據對讀者群的觀察,市圖書館80%的讀者是在公交車四五站范圍之內的。極少有市民願意倒車或乘車很長時間來圖書館看書。而市圖書館位於城市的西南角,面積擴大改變不了它的地理位置,對於更多的市民來講它仍然很遠,建得再大也不能把市民全部吸引來。
遵循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理念———讓公共文化向每個人提供一個便利均等的服務;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哈爾濱市作出了選擇———棄大而建小。在社區、在居民家門口建設分館,讓分館遍布全市,使居民不論身居何處,都能享受到全市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
具有哈爾濱特色的圖書館三級服務體系構想日漸清晰。即以哈爾濱市圖書館為總館,在松北、群力、哈西等遠離總館又沒有圖書館的新城區逐步建設區域中心分館,分館規模在4000-6000平方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分階段整合區館,在人口密集的街區建立若乾規范的社區分館,形成布局合理、方便讀者利用的三級網絡。
起步總是那麼艱難。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全市選址多處碰壁。一些社區、物業公司寧願把現有的場地租給娛樂場所,也不願將其變為圖書館。在與斯大林社區一拍即合後,在道裡區一面街158號、斯大林社區服務中心樓內3樓建立了哈爾濱市第一個社區圖書分館。當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到市圖書館及斯大林社區分館進行調研,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地走總分館制道路。
市委書記親自落實社區分館建設資金,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朴逸及副市長張顯友親自幫助聯系協調分館場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讓社區分館的建設四要素齊備———由社區、小區物業等各種社會力量提供使用面積百平方米以上的場地;每個分館8萬元啟動資金;每個分館由市圖書館派出兩名專職管理人員;每年3萬元的新書新刊購置費用。這些都讓社區圖書館數量突飛猛進地增加。
今年,市財政投入240萬元用於建設社區圖書分館。在社區圖書館數量驟然增多,市圖書館無力分配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市宣傳文化基金注入20萬元作為聘用社區分館管理人員的工資。
與國內一些發達城市仍在通過社會力量辦社區圖書館相比,哈爾濱市財政統一撥款,統一管理,統一平臺,通借通還,聯合采編的模式,以及將社區圖書館融入城市社會建設之中,走出的中心城市公共圖書館嵌入城市結構分布式建設發展的新路,在國內引起驚嘆連連。南開大學教授於良芝說,後悔沒在哈爾濱社區分館建設之初來哈爾濱調研。沒想到在發達地區都沒做到的事,哈爾濱做得這麼好。中國圖書館學會冷伏海教授認為,哈爾濱創新性地探索實踐了在從緊的『區域大財政』支持下的『區域性公共文化產品』,惠及整個區域公民的總分館制模式,對於經濟發達城市建設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也具有借鑒價值。
回應與收獲———
城市文化形態重塑
文化育人,文化立人,文化強人,這種文化的作用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更具有面向未來的勇氣。在哈爾濱這座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深諳此理。政府的選擇與突圍,得到了市民的熱烈回應。
最初幾個社區圖書館良好的運行情況,讓市民看到了滿足自身文化訴求的途徑。去年起,社區圖書館的選址便擺脫了最初的艱難,普通居民、街道辦、小區物業爭相聯系市圖書館,希望社區圖書館開到自己家門口。有的甚至僅是憑市民追求豐富文化生活的一腔熱血,便促成了此事。民建社區一名普通居民在市圖書館閱覽時偶然聽說建社區分館的事,想到自己所住的匯展家園小區有這樣的硬件條件,便奔跑於小區物業和市圖書館之間聯系,最終建成了這個社區圖書館。中植方洲苑業主委員會主任孫女士在一次串門中,發現海富名都小區有一個規范的社區圖書館,她羡慕不已。回去和小區住戶們商量,居民們也渴盼小區有一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孫女士一邊和市圖書館聯系,一邊把社區會所裡的麻將桌撤了出去。幾個月後,100多平方米使用面積的社區會所,由原來二三十人聚集於此的麻將娛樂館變成了一個月接待430—450人次周邊居民的社區圖書館。
哈爾濱市首個由歌舞廳改造成的鄉鎮社區圖書分館的開館,也極具代表性。4月,松浦鎮政府在報紙上看到了市圖書館正在選址建社區分館,就主動與市圖書館聯系,並提供了若乾個地址讓市圖書館選擇,最終確定將燈塔村一處停業的歌舞廳改造成圖書館。於是鎮村聯合投資30萬元,進行內部改造,分別建了1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和文化活動室,成為目前哈爾濱市社區圖書館中面積最大,每天接待讀者最多的社區圖書館。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表明,急驟增加的社區圖書館正在建造著新的城市文化形態,市民走出家門口,看到的不再只是飯店、網吧、歌屋,而多了書香濃郁的、滋養心靈的圖書館閱覽室。
正在建造的新的城市文化形態,也悄然改變著市民的文化心理結構。民建社區5000多戶人家有500多個小學生,以往的假期孩子們通常都是在院子裡瘋跑,民建社區圖書館借著圖書館的有利條件,動員愛好收藏的居民,拿出家底,為孩子們辦展覽,在8月份每周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陸續展出中國歷史上的將軍元帥圖片展、奧運展、『八一五』抗戰勝利展,並可以天天到閱覽室看書,每天接待100多名孩子。哈師大教授徐德榮說,豐富的文化生活必然會完善人們的文化心理結構,讓人們與世界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目前,哈爾濱市各個社區圖書館已接待讀者5萬餘人,流通圖書8萬冊次。市圖書館館長孫威說,不要小看5萬人這個數字,它的意義在於,這其中95%的人是以前從來沒到過圖書館的。正是這種讓人機會均等,普惠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出了新的讀者群,而且還在不斷培育中,並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在全社會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
創業富民,和諧安民,文化育民。分布全市各地、並將還會不斷增加的社區圖書館,不僅使哈爾濱文化版圖強勢擴容,同時也潛移默化地重塑著城市的文化品格,營造出健康和諧的文化形態。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鄒慶國說,以文化先行帶動城市全面發展的實踐,證明哈爾濱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積蓄厚重的文化存量形成了哈爾濱獨特的後發優勢,使得哈爾濱在未來的發展上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潛能。
眼下,我們正聽到的,是文化名城哈爾濱文化立市建設的鏗鏘足音。
哈爾濱社區圖書館分布
斯大林社區分館道裡區一面街158號(斯大林社區服務中心樓內3樓)
撫順街道分館道裡區安廣街66號(撫順街道辦事處樓內)
中山名苑分館香坊區中山路61號(黑龍江七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樓內)
蔡清雲圖書館南崗區光芒街40號(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阿城文苑分館阿城體育路1號(阿城文體局樓內3樓)
中植方洲苑分館南崗區淮河路365號(中植方洲苑會所樓內2樓)
海富名都社區分館南崗區宣化街400號海富名都小區(4號樓1樓有標牌)
哈爾濱市政府分館松北區世紀大道1號市政府主樓2507-1(有標牌)
哈爾濱市朝鮮民族藝術館道裡區安昇街87號
民建社區分館南崗區匯展家園32號樓一門市
新華社區分館呼蘭區建設路葛志小區職工活動之家
金星小康社區分館松北區金星小康社區湖畔綠色家園25棟15號門市
燈塔分館松北區糖廠街180號
東昇社區分館平房區小保國街1號
上海新村社區分館平房區新疆大街96號
道裡工農街道辦事處美晨社區分館道裡區躍進街21號
香坊區成高子鎮政府分館哈成路89號
新香坊辦事處哈紡社區分館香坊區碧園街1號
新發鎮政府分館道裡區機場路572號新發鎮政府
香坊小學分館香坊區香順街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