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 在慶安縣采訪,印象最深的是,不論城市,還是鄉村,每到一處都能看到整潔的白色路面。每個鄉鎮,都能看到寬敞、漂亮的小學校。每進一村,都有或大或小的群眾休閑廣場供農民休閑娛樂。近幾年,慶安縣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發展環境為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面貌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姓『上訪』修路
說起修路,在慶安縣有個怪現象,一些村屯的農民紛紛『上訪』,請政府修路。像這樣的『上訪』,從去年至今已有20多起了。而2003年慶安縣剛開始公路建設時,農民來上訪都是反對修路的。
慶安縣境內共有縣、鄉、村級公路1338.2公裡。2003年以前,除一條穿越縣境的國道哈伊公路外,其餘道路均為砂石路,不管修得多麼平整,一到春季就返漿,坑坑窪窪、泥濘難行。既不利於人們出行,又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2003年末,慶安縣就開始以公路建設為突破口進行農村基礎建設。2006年初,又以國家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為契機,制定了《慶安縣農村公路建設五年規劃》,積極爭取項目推進鄉村公路建設。
縣裡決定先修路再收錢,並聘請村民代表全程監督。秋後,路修好了,農民都主動交上了應拿的款項。後來,縣裡在動員組織農民積極參與農村公路建設時提出,不強迫、不命令,願意出資的出資、願意出勞的出勞、願意出車的出車,有效調動了農民參與修路的積極性。由此出現了農民紛紛到鄉裡、縣裡找領導,要求為他們修路的現象。
慶安縣創新籌資渠道,通過政府投入,政策減免等方式,保證了配套資金的投入。同時,通過選用地產原料、應用新技術等方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目前,慶安縣累計投資4.36億元,修建白色鄉村公路1338公裡,今年9月,331.6公裡在建公路竣工通車,全縣鄉村公路將全部實現白色化。
公路通百業興
路通了,縣域小了。昔日閉塞的山區、遙遠的村莊如今通了客車,鄉鎮政府所在地半小時內可以到達縣城,最遠的村屯也不超五十分鍾。
路通了,賺錢的路寬了。農民再也不是『早起就上地、天黑就睡覺』,閑來去縣裡看看、到市裡逛逛,有技術的就到城裡經商掙俏錢。
路通了,經濟活了。今年4月,客商馮守清投資3000萬元對巨寶山鄉的頁岩礦進行開發,企業年創產值2600萬元。
路通了,城裡的出租車司機最高興。以前的通村、通屯路都是土路,陰天下雨根本不敢走,現在無論中心屯還是偏遠屯,哪兒都可以去。僱車也便宜了,發展鄉農民王軍算了一筆賬,賣大豆一年運費節省600多元。農民打車走村串屯、去城裡已經成了平常事。
如今的慶安,『一橫、七射、兩環』的公路網化布局,鄉鄉互通、村村相連、四通八達。這張公路網,正以無與倫比的力量改變著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慶安縣在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發展環境方面成效顯著。目前,全縣人均住房面積23平方米,磚瓦化率達70%。去年,慶安縣為農民修建環保型廁所4500個,通過『三清三建』的村屯環境治理,生活環境愈加優美。投資1370萬元的農村自來水入村工程,竣工後可使14個村的2萬居民喝上清純的飲用水。對全縣43所D級教育危房進行改造,新建了11棟教學樓和6棟平房;在15個村建起村民休閑健身廣場,購置體育器材200餘套;對村衛生所進行標准化建設,標准化衛生所達到33個;對全縣農村通信和有線電視線路進行改造建設,農村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75%和70%,試點村達到80%和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