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訊 墾區水稻生產第一大場——七星農場,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高產創建,用現代科學技術支橕高產創建。
七星農場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現有耕地11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82萬畝,年產水稻50萬噸以上。在推進高產創建,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七星農場始終堅持走全程機械化道路,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的農機裝備,全面提高物質裝備水平。目前全場水田機械保有量已達18563臺件,實現了選種、整地、育苗、插秧、田管、收獲等環節全程機械化,水田生產機械化程度達到95.8%,水稻生產田間機械作業實現了育秧、插秧、收獲、整地,四個『十天』的作業目標。值得一書的是,該場秧田管理以作業站為單位,引進了恆溫有氧浸種箱、機械鹽水選種器、定量裝土器和開閉式大棚等現代設備,使水稻壯秧標准躍上新臺階,居全國領先地位。
現代農業科技是實現高產創建的基礎。七星農場在高產創建活動中,結合當地實際探索總結一大批適合本地的優質品種和水稻生產新技術,作為實施重點大力推廣。
一是溫濕度自動監控技術。利用集中育秧基地安裝的溫濕度自動監控系統,設定水稻秧田管理標准,實現了水稻育秧工作的工廠化、數字化和自動化管理;二是恆溫有氧浸種技術,在傳統浸種技術基礎上實現了溫度恆定,浸種效果一致;三是機械鹽水選種技術,提高了鹽水溶解速度和工作效率,保證了鹽水選種的技術標准;四是定量裝土器秧盤裝底土技術,改變以往用鐵鍬、小盆裝土的做法,使秧盤裝土定量、精確,確保秧苗出苗生長一致;五是多倫多生物肥和葉面硅肥技術,提高了水稻養分吸收利用率,確保了水稻各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六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多年養分校正比較,按地號肥力水平和目標產量確定最佳施肥量;七是水稻『三化一管』技術。以產品優質化為目標,按照水稻葉齡生育進程進行精確定量管理,實現了科學化模式化栽培。八是優質品種良種良法配套技術。
由於始終把標准化管理貫穿於生產時間,七星農場的水稻產量年年都有新突破——2005年高產攻關畝產658公斤,2006年達到830公斤,2007年創造了北方粳稻單產的奇跡,畝產達到986公斤。今年的高產創建示范面積10.1萬畝,目標是實現噸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