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慶市現代農業暨新農村建設博覽會見聞
2008-08-20 13:59:1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何歡 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0日訊 初秋八月,滿目蔥蘢,稻花飄香。記者跟隨參加大慶市現代農業暨新農村建設博覽會的農業戰線乾部、專家一起,走村屯、進企業、到田間,參觀現代農業的亮點,感受新農村的變化,更深深感受到了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喜悅。

  玉米畝產至少千公斤

  在林甸縣花園鄉中心村玉米膜下滴灌項目區,記者看到,油黑油黑的玉米株高達3.5米左右,每株上兩穗玉米已經沈甸甸的有些『低頭』。村支部書記對記者說:『膜下滴灌的玉米由於灌溉及時沒有「黃腳」的,今年畝產至少得1000公斤,高的可達1100公斤,比年景好的直播玉米每畝可多收入五六百元。』

  大慶市水務局副局長尹兆合介紹,大慶市今年推廣玉米膜下滴灌項目,每畝地的投入在250元左右,農民只拿50~75元左右,其他的由省、市、縣給予補貼,共落實了玉米膜下滴灌面積23.2萬畝,建設高產穩產農田,發展現代農業,玉米膜下滴灌面積全國第一。

  大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農業推廣研究員王世喜說,玉米膜下滴灌是覆膜的增溫、保?與滴灌的節水抗旱兩項技術相結合的綜合配套技術,比大田直播提前15天左右播種,增加有效積溫150~200度,具有增溫、增產、增效;省工、省時、省勞;節水、節肥、節藥;高產、優質、高效;抗災保產和旱澇保收等優點。

  大慶市副市長田鳳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直播玉米平均單產在400公斤左右,推廣玉米膜下滴灌23.2萬畝,按一般年景每畝可增產500公斤左右計算,僅此一項就可增產糧食1.15億公斤;而且玉米品質好,收獲時僅在28個水左右,可馬上銷售,能賣上好價錢;而大田直播玉米一般在40個水左右,一般得晾曬到元旦前後纔能降到28個水。如果遇到乾旱或特大乾旱年份,玉米膜下滴灌增產效果更為明顯。玉米膜下滴灌比玉米常規栽培畝純增收入400~500元左右,23.2萬畝可為農民純增收過億元。大慶市將用3~5年時間,建設完成300萬畝玉米膜下滴灌工程。

  觀光畝賺萬元不足奇

  在肇源縣福興鄉復興村多種經營項目區,一棟棟日光大棚整齊排列,棚室內的蔬菜長勢喜人。項目區佔地400畝,規劃建設100棟日光大棚,配套建設井、電、路、育苗溫室等基礎設施,首批啟動了總投資225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復興村蔬菜棚室種植擴建項目,一期50棟大棚已建成並投產,引進適合於俄羅斯市場的耐貯運的大紅系列新品種西紅柿,生產過程按照無公害和出口蔬菜的標准進行統一操作。鄉裡成立了福興鄉興盛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注冊了慶福牌系列蔬菜產品商標,對所屬基地完成了無公害蔬菜產品一體化認證,已有6個蔬菜品種獲得了認證,目前正在申報棚室蔬菜綠色食品認證。同時申報了復興村出口蔬菜生產基地備案,並得到了批復,公司具備了出口蔬菜的資質,可以承擔各種蔬菜出口,享受當地一次檢疫,出境全程免檢政策。該園區一期達產後,預計可實現收入160萬元,純收入可實現100萬元,園區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收入450萬元,純收入300萬元,棚室經濟可拉動復興村戶均增收3600元,全鄉人均增收800元。

  福興鄉黨委書記韓秉臣告訴記者,目前全鄉已建成棚室蔬菜生產小區6處,大棚總數375棟。2007年棚室經濟總收入813萬元;今年上半年已實現870萬元,拉動勞務、運輸、餐飲、建築等相關行業增收150萬元;預計全年棚室蔬菜收入可達1125萬元,可拉動全鄉人均增收560元。

  在大同區八井子農業生態園裡,成熟的提子吸引了城裡的市民前來觀光采摘。鄉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鄉已發展棚室2200棟,栽植品種有鮮桃、提子、草莓、香瓜等十餘個系列、近百個品種。每棟『四三』型溫室產值在3~5萬元,每棟春秋棚室產值在2000~20000元。今年,僅設施農業一項收入可達5000萬元左右,鄉村觀光旅游可接待游客4萬人次,帶動三產及其他收入1200餘萬元。

  組織農民增收『主心骨』

  在肇源文國冷凍食品公司廠區裡,一座新樓房正在緊張地施工建設。總經理曲文國告訴記者,這是投資200萬元、3000多平方米的禽業協會綜合樓,內設『一市兩中心』,一市就是會員超市,吸引與禽業生產有關21戶的飼料、獸藥、棚膜等生產廠家和經銷商進超市,為會員提供質優價廉的生產資料;兩個中心,一是會員培訓中心,為會員提供圖書閱覽、技術培訓等服務;一是會員服務中心,內設貸款部、保險部、信息部、技術服務部、綜合服務部,給會員們提供一站式服務。

  肇源文國禽業協會采取『產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的運作模式,圍繞基地建設和生產經營,組建了企業孵化、養殖繁育、冷凍貯存、飼料供應等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會帶多社』的路子,現有入會入社農戶1650戶,上半年入會農民養殖白羽雞410萬只,平均每只養殖效益7元,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高的達15萬元。

  在林甸縣黃花崗村永春鮮奶收購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現有入社會員133戶,社員養殖奶牛1128頭。合作社對會員實行統一購進飼草飼料、統一良種繁育、統一防病滅病、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鮮奶收購『五統一』服務,使每年每頭奶牛節約開支980元,鮮奶銷售價格每公斤提高了0.30元。一年來合作社已為社員分紅34.9萬元,奶農直接、間接增收282萬元。

  林甸縣黃花崗村永春鮮奶收購合作社推廣使用TMR全混飼料,平均每頭奶牛日產鮮奶提高兩公斤。圖為購進的大型TMR全混飼料攪拌機在生產飼料。

  大慶市副市長田鳳春介紹,截至目前,全市組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350多個,加入到合作經濟組織的會(社)員達2.9萬戶,能夠實現分紅返利的實體型專業合作社175個。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