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奧運豆角"咋來的?東和村油豆角難賣到俏銷的秘密
2008-08-21 09:50:19 來源:牡丹江晨報  作者:李國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1日訊  本地種豆角的地方不少,與西安區溫春鎮東和村豆角一樣好吃的也有,可為啥只有東和油豆角纔成了『奧運豆角』呢?8月14日—15日,記者就此做了個調查,發現了其中的秘密。提起這秘密,就不得不說到溫春農業開發公司,因為,正是這個公司讓東和油豆角實現了由難賣到俏銷的轉變。

      東和油豆角,曾經遭遇『難賣』

     據介紹,由於豆角多為村民分散經營,而銷售價格也被商販控制,所以即使是在豐收年,農民也很難從中獲利。東和油豆角也遭遇過『難賣』和『低價』的困擾。

     今年8月,東和油豆角陸續下架,產量達到3600萬斤。下架的頭一天,外地商販照例來收購,並習慣性地下壓收購價,把收購價定在每斤0.4元。但是『溫春農業開發公司』的出現卻打亂了這些商販的計劃,它給出了每斤0.55元的價格進行競爭收購。外地商販見狀,陸續提高收購價,從每斤0.4元提高到0.52元、0.55元,有的甚至將收購價格提昇到沒有銷售利潤的每斤0.6元,想利用價格優勢逼迫這家公司撤出收購競爭。但出乎商販意料的是,溫春農業開發公司不僅沒有退出,反而堅持了每斤0.6元的價格,這讓前來收購的外地商販慌了神,馬上和公司進行洽談,最終將東和油豆角今年的收購價定在了每斤0.55元。

     『溫春農業開發公司』從哪兒來的?

     原來,這家名為溫春農業開發公司的企業,是2008年由溫春鎮政府牽頭組建的股份制企業,公司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東和油豆角由小商販倒賣、由小商販控價的局面。通過價格保護的形式,讓農民從中真正獲益。

     『東和油豆角產量每年都在3000萬斤以上,除了牡丹江本地銷售外,以前就靠外地的商販收購了。所以,農民能不能賺錢,商販們說了算』。原溫春鎮黨委書記、溫春農業開發公司現任負責人趙平告訴記者,在豆角產量大的年頭,每斤豆角的收購價只有0.3元、0.4元左右,而種植一斤豆角的成本最少也要0.5元,所以盡管東和油豆角出名、在外零售的價錢高,但是更多時候東和村農民都不賺錢。而今年隨著這家股份制企業的出現,形成了這樣的價格博弈,油豆角種植戶纔從不賺錢變為每畝純收益1500元。

     統一經營,『奧運豆角』應運而生

     采訪中,東和村村委會主任張玉成告訴記者,東和油豆角不僅個頭大而且還肉厚,口感更是沒得說,可以前卻很少被外地人熟知。在外銷時,東和油豆角大多被歸類到東北豆角中,這樣,東和油豆角的品牌一直也沒能在外省打響。

     溫春農業開發公司成立後,公司瞄准了奧運會這個大市場,在年初就成功申報了東和油豆角全省農產品、產地一體化認證,並在6月份通過了農業部的產地檢測,東和村正式成為奧運期間進京農產品生產基地。趙平告訴記者,有了奧運豆角這個金字招牌,東和油豆角自己的品牌便能在全國打響。

     在運往北京的前期,為了試驗東和油豆角在北京市場的銷售情況,東和村先試探地向北京發了兩車豆角。在到達北京的當天,同時到達的還有佳木斯的豆角運輸車,但東和油豆角獲得了好評,第二車豆角剛剛到市場,就被訂購一空,銷售價格達到每斤0.6元以上,而佳木斯的豆角卻無人問津,最後只能以每斤0.2元的價格批發出去。而正是有了商家的認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300萬斤油豆角在北京全部銷售出去。

     隨後,利用『奧運豆角』的金字招牌,在北京、大連、山東等地,東和油豆角逐漸闖出了自己的品牌,東和村3600萬斤油豆角的銷售問題也因此得到解決。西安區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銷售瓶頸得到解決後,按照規劃,東和村油豆角的種植面積將從現在的6000多畝擴大到10000畝以上,而當地農民的收入也將因此大幅增加。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