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22日電 自黑龍江省7月末發生罕見草地螟蟲害後,全省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應對,采取公共地帶和農田『統防統治』的辦法,有效降低了草地螟蟲害造成的損失。農業專家分析認為,此次蟲害防控比較及時,預計不會對今年全省糧食生產造成大的影響。
針對今年草地螟發生的嚴峻形勢,黑龍江省高度重視。省農委8月3日發布了《警惕二代草地螟幼蟲造成局部嚴重危害》的警報,4日和6日連續下發了加強監測預警與防治草地螟工作的緊急通知。省財政緊急下撥防蟲經費,采購了170多噸防蟲藥劑並全部下發到各市(縣、區)。省農委還派出了12個工作組分赴重點地區調查指導蟲情監測和防蟲工作。
黑龍江省各地對防蟲工作高度重視,采取公共地帶和農田『統防統治』的方法,有效阻止了草地螟向農田內部遷入。樺南縣撥付防蟲應急資金20萬元人民幣,購買了10噸殺蟲劑,各鄉鎮成立了210個打藥隊,重點防治荒地、草地等公共地帶的草地螟。蘿北縣、勃利縣、穆棱縣、克東縣等蟲害較重地區也采用公共地帶和農田『統防統治』、同步殺蟲的辦法進行防治,有效減輕了草地螟對糧食生產的威脅。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站長陳繼光說,目前全省草地螟蟲害已得到有效防控。雖然蟲情很重,但防控效果較好,預計不會對今年全省糧食生產造成大的影響。
有關專家鑒定認為,與以往明顯不同的是,黑龍江此次發生大面積危害的不是第一代草地螟,而是第二代草地螟,這也是黑龍江省首次暴發第二代草地螟蟲害。
草地螟是一種鱗翅目害蟲,幼蟲食葉,常常吃光一塊地後集體遷移到另一塊地。草地螟害蟲可越冬,每年的第一代草地螟蟲就是越冬代草地螟羽化出的成蟲,第一代成蟲產卵再繁殖成的草地螟蟲就是第二代草地螟。
陳繼光介紹,第一代草地螟蟲害一般發生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上旬;第二代草地螟蟲害一般發生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9月上旬,此時農作物葉片大,抗咬食性強,但此時正是莊稼生長關鍵期,受害後不易恢復,容易造成糧食大量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