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題:『天保』十年看林區系列報道之九——綏陽林區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環境
孫景輝 張旭光 記者高長利
說起綏陽林業局,森工人都很羡慕這個系統內的『大戶人家』,5000多平方公裡的施業區內,各類資源豐富;東寧、綏芬河兩個國家一類陸路口岸就在『家門口』,區位優勢明顯。自1948年大規模開采以來,綏陽林區累計為國家生產了1230多萬立方米商品材,可謂是驕人的常青樹。
然而,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獨木』經濟支橕,加之管理粗放,綏陽林業局和其他森工企業一樣,收不抵支,開始步入『兩危』境地。
綏陽林業局細鱗河林場在森工系統林場中率先蓋起了職工住宅樓
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得到『輸血』的綏陽林業局,有了喘息的機會。『工程實施之初,企業一年不足6000萬元的收入中,天保撥款達到2400萬,佔了三分之一還多。沒有天保工程,企業度不過難關,所以我們林區人把其稱作救命工程。』林業局局長盧孝東對天保工程的實施,心存感懷。
![]() |
依托黑木耳栽培,綏陽林區職工人均年增收4000元 |
看著周邊市縣高速發展,仍在困境中掙紮的綏陽林業局那叫一個『急』。從2000年開始,在經過深入調研後林業局決定打破自我封閉局面,利用林區的資源、技術等優勢開展與地方合作共建,走攜手發展、多邊共贏的道路。這一想法與周邊的綏芬河市、穆棱市和東寧縣不謀而合,於是綏陽林業局與一縣兩市迅速建立了發展伙伴關系。
![]() |
綏陽林區的風力發電項目 |
![]() |
風力發電成為林區一景 |
聯手打造特色產業,實現共同發展。綏陽林業局和東寧縣聯手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建起了全國最大的綏陽黑木耳交易市場。穆棱引資4.8億在雙橋子林場興建風電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15億度,雙方總收入可達3300萬元。由綏芬河引入的5000萬元森林旅游項目,已開門納客,年可接待游客8萬人次,為地方增加稅收200萬元。
『黑牡丹盛開綏陽』,人們綻放笑臉。為壯大黑木耳產業,東寧縣為林區職工專設了黑木耳發展資金借貸業務;林區為農民提供黑木耳生產技術和原材料。如今,當地的黑木耳產量已發展到5億袋,成為『黑木耳全國單打冠軍』。靠栽培黑木耳,10萬多名群眾受益,林場職工年均增收4000元,東寧縣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
![]() |
綏陽林業局雙橋子林場蓋起了職工別墅 |
采訪的時候,綏陽林業局雙橋子林場職工孫士英正在裝修新家——一幢二層別墅。別墅四面環山、門前有一條小溪流過,成為一幅天然的絕美圖畫。她告訴記者,林場投資建的別墅全部低價賣給職工,自己花的11萬都是通過栽種黑木耳賺的。『就是這小小的黑木耳,讓我們林場職工在大山裡都住上了別墅。』孫士英言語中充滿自豪。
以往,由於工商、財稅等因素制約,林業局對招商引資始終提不起興趣。『招商越多,基礎設施投入越大,到最後企業把效益拿走了,地方把稅收拿走了,林業局卻只賺吆喝不賺錢。』
開展合作共建後,綏陽林業局依托林木資源優勢,與綏芬河市、東寧縣聯合招商,興建林產加工園區。規劃建設了73萬平方米的細鱗河、二道崗加工業園區,目前一期工程已入駐企業17戶,全面達產後年加工能力40萬立方米,可實現年產值2.3億元,年創收2800萬元。東寧縣為此出臺了招商引資『免收3年企業所得稅』;『自招商企業納稅之日起,每年按企業上繳稅收地方分成部分60%返還綏陽林業局』的優惠政策。
聯手改善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隨著局縣共建的深入開展,他們將合作的觸角延伸到資源保護上。過去,綏陽林業局施業區內大、小綏芬河兩岸遍布農田,在治理過程中,東寧縣、穆棱市、綏芬河市與綏陽林業局聯起手來,共同治理,共完成退耕還林3.3萬畝,使治理區的水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兩年來,綏陽林業局共拆除破舊屋棚130多處,鋪設路面6萬多延長米,林業局面貌得到改觀。
綏陽林業局自2005年起,在林區公路兩側造林綠化,東寧縣積極協調造林用地問題,地方村民也給予大力支持,保證了1.5萬畝造林工作地順利完成。林業局向一縣兩市的農民出讓林下資源生產經營權。山副產品采摘期,單獨區劃出公共采集區,以發放『采集證』的方式,組織村民到指定的區域進行采集,提高農民收入。
![]() |
綏陽林區細鱗河林場職工住宅區 |
跳出林區看發展,合作共建結碩果。綏陽林區林農混居十分嚴重,22個林場3萬職工、家屬和地方上的89個村屯10萬農民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開展合作共建後,多家人成了『一家人』,林農關系越來越融洽,以往的『松茸大戰』兩軍對壘情景一去不復返了。
![]() |
綏陽林區整齊的食用菌培養大棚 |
『不講權利講發展,不講權利講感情』,綏陽林業局與綏芬河市、穆棱市和東寧縣的合作共建,漸入佳境。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綏陽林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職工人均收入達到8660元。為了幫助林業局搞小城鎮建設,東寧縣『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把林業局所在地綏陽鎮的治權『出讓』一半,雙方統一規劃,共同管理。近兩年,林業局用於小城鎮建設上的資金高達5000多萬元,蓋房、修路、植樹、改水、通電… …
謀求發展的心思迫切,合作的觸角仍在延伸。周邊農民耕種林業局近8萬畝林間耕地;教育資源共享,農民子女和林業子弟同等待遇,可就近到對方學校入讀;現代化的林區醫院在周邊多個鄉村設立了醫療服務點,方便農民看病;今年內,整合綏陽鎮內的三家醫院,一個帳薄管理……
對於未來發展,盧孝東說,綏陽林區雖然已度過了最危困的時期,但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隨著與一縣兩市共建層次的不斷提高,規模的不斷擴大,綏陽林業局一定會盡快扭轉自身仍舊滯後於地方經濟發展的狀況,並最終融入到東南部地區一縣兩市這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