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慶團市委發展農村青年經濟合作組織紀實
2008-08-27 09:36:2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海濤 胡海波 記者 葉雲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7日訊 走進煙筒屯鎮南陽村奶牛小區,耳目一新的感覺撲面而來:清一色的大磚房,柏油馬路,街面整潔,家家房頂上有太陽能熱水器,門前有花圃,村裡安裝了程控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等配套設施,這還不算,家家都有上下水,屋裡有洗澡間,過上了和城裡人差不多的日子,簡直就是來到了鄉村別墅。

  這是遠近聞名的奶牛村。上了年紀的農民可佩服小青年呢:這些年輕人辦的合作社真厲害,他們把全村奶牛、農機都攏在一起,讓能人伺弄,社員掙的多,還省心。

  據大慶團市委書記牛玉金介紹,幾年來,他們緊緊把握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走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將發展農村青年經濟合作組織作為全市農村共青團工作的重點,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綠色特色產業開發、農產品市場開發,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組建了奶牛、生豬、大鵝、中藥材、雜豆、紅乾椒、青貯飼料、農機等行業協會以及合作社,為農民提供有效服務。到目前,全市共創辦各類農村青年經濟合作組織480個,其中各類協會302個,合作社49個。全市58個鄉鎮有55個成立了學協會,佔鄉鎮總數的94.8%,加入到經濟合作組織的青年農戶達12.8萬戶,佔農戶總數的32.8%。建成了較為完整的網絡體系。

  南陽村奶牛存欄達到3000多頭,是全市第一個千頭奶牛村,在團支部書記徐峰的帶領下,由村集體出資10萬元,吸收村民資金20萬元,注冊成立了南陽村利群奶牛合作社,服務農戶達到80多戶。南陽村村長徐峰,兼奶牛合作社董事長,他回憶當初組建合作社時,家家老人不理解,要不是這幫年輕人堅持,哪有今天的南陽村哪。

  林甸縣團委書記張顯玉,憨厚朴素,勤勤懇懇。他用自己和親朋好友的工資卡作抵押,幫助一位農民從銀行貸款20萬元,建獺兔養殖合作社。一時在林甸縣傳為佳話。

  被幫扶的農民張春利說,沒有團縣委張書記,哪有我這個『養兔大王』啊。

  圖為林甸團委書記張顯玉(右)在他扶持的林甸養兔合作社的養殖戶家裡。巴桑攝

  林甸縣三合鄉慶豐村農民張春利高考落榜之後,從山東引進種兔,潛心學習獺兔養殖技術,經過六年的艱辛努力終於獲得成功,他的獺兔養殖場不斷發展壯大,現有磚房23間,土房7間,佔地達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獺兔存欄達5000只,年出欄量在10000只左右,年純收入可達30萬元左右,成為全縣的獺兔養殖大王。他先後被評為大慶市養殖科技示范戶、第十一屆大慶市勞模、大慶市科技致富能手、林甸縣科技致富能手、首屆林甸縣優秀青年農民。

  為了帶動更多人養殖獺兔走上致富之路,張春利於2005年牽頭成立了林甸縣兔業合作社,社員來自全縣各鄉鎮。實行統一購進飼料、提供優良種兔、進行免費技術指導和集中銷售商品兔,實現了規模經營,既降低了飼喂成本又提高了銷售價格,進一步提高了獺兔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了社員收入。

  以往獺兔的飼料需要養殖戶自己配制,既不方便又很難保證質量。2007年,合作社與吉林東方希望集團取得聯系,簽訂了長期的成品顆粒飼料供貨合同,為社員解決了最頭痛的飼料難題。目前,顆粒飼料的使用效果十分顯著,不但使獺兔成活率提高了20%,而且能提前1個月出欄。僅此一項就使社員平均年增收2000元。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後帶動周邊村屯800多農戶從事獺兔養殖,年出欄獺兔10萬餘只,總收入達500多萬元。

  貧困戶楊廣,老人臥病在床,孩子輟學在家,家徒四壁,破草房晚上都能看見星星。張春利無償為其提供種兔、並精心地手把手地教會他科學養兔的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楊廣家不僅脫貧還蓋起了新房,而且成為本村的養殖大戶,存欄獺兔達500只,年收入達2萬元。幾年時間,張春利共幫助周邊村屯30餘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他計劃在兩年內再帶動本村20戶貧困戶脫貧,並承諾向所有的養兔戶無償提供養殖技術。在他的帶動幫助下,合作社社員越來越多,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社員遍布林甸鎮、四合鄉、宏偉鄉等多個鄉鎮,很多外縣的養殖戶紛紛慕名到這裡要入社,『養兔大王』張春利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了。

  2006年,團市委爭取資金20萬元組建了肇州宜林青年農機合作社,大同祝三大鵝青年合作社等3個青年經濟合作組織。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團委書記曲勇最近又爭取到20萬元支持本縣青年的經濟合作組織。

  最近,團省委領導到大慶考察,對大慶的青年合作經濟組織非常滿意,稱他們的經驗值得推廣,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