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橋上垂釣成冰城新風景 停車佔道留安全隱患
2008-08-27 15:02:2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黃磊 葉勇 陳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白天橋邊的垂釣大軍。

  東北網8月27日訊 最近一段時間,每天入夜,松花江公路大橋上都會有近百名釣魚愛好者沿橋垂釣,每晚都有所收獲。但也有市民提出,人們在休閑垂釣,享受著母親河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不要影響交通安全和便利。

  近日每晚都有上百市民橋上夜釣

  26日下午15時許,記者來到松花江公路大橋,此時,橋兩側的護欄邊已有市民陸續支起漁竿、小凳,一邊拴鉤、上食,一邊和熟識的垂釣者打著招呼。很多垂釣者都擺上七八把海竿,卻只投下一兩把。據在此垂釣的康海講,這些人多數是為晚上的釣魚者佔地方的。

  隨著天色漸黑,垂釣者陸續增多,他們多數騎摩托、自行車前來,少數開車。至晚9時,橋上的垂釣者已近百人,擺放的魚竿足有數百把之多,壯觀的場面從橋南一直排到橋北端。垂釣者將魚線甩到江中後,就三三兩兩坐在人行道上閑聊。

  據垂釣者介紹,8月以來,江中大魚頻繁出現。最近幾天,幾乎每晚都有人釣到八九斤的大魚。而釣上兩三斤重的魚,已經不足為奇。釣上來的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魚、嘎牙子等。

  凌晨1時許,人群中傳說橋東出了大魚。記者走過去看到,這條剛剛被釣上的大鯉魚足有成人的一條胳膊長。據垂釣者講,這條魚的重量為5.3公斤。

  5公斤重的大鯉魚是怎麼從幾十米高的橋下釣上來的呢?據了解,由於公路大橋上垂釣者增多,而且經常出現大魚,於是有人在橋下江面『幫撈』。只要有大魚上鉤,『幫撈』者就會駕著小船,用撈網將大魚撈起,稱重後交給垂釣者,而垂釣者則支付相應報酬。


 

【圖片說明】夜晚時分垂釣長隊百米長。

  水位高、流速慢,母親河成為『野生大魚池』

  松花江怎麼突然間能釣上這麼多大大小小的魚呢?

  據市漁政處工作人員介紹,江內漁業資源的豐富與多年來政府的大力管控有著直接關系。其中,沿江排污口的減少、灘涂周邊環境管理,使松花江水質正在逐年改善。同時,哈爾濱市每年在松花江哈市段的魚苗投入量都在200萬尾以上,包括鯉魚、鯽魚、鰱魚、?魚、草魚、鱘魚等十餘個品種。另外,漁政稽查部門也加大了對禁漁期捕撈及使用絕戶網的打擊力度。

  據介紹,下游大頂子山航電樞紐的建設,使得松花江哈市段的水位偏高,水流速度減慢。這些都給松花江內魚類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環境,使松花江哈市段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野生大魚池。

  據市漁政處生態大隊的負責人講,目前,松花江內的魚類生存情況、魚類品種、數量的增加已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生態大隊正在從科學的角度對其原因和影響進行相關調研。

  橋上垂釣,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松花江公路大橋是目前連接哈爾濱市松花江兩岸的重要通道。根據規定,大橋全線禁止機動車臨時或長時間停放。記者注意到,不少夜釣市民將車輛停在橋面兩側。午夜12時左右是垂釣高峰,此時也是橋面秩序最為混亂的時刻。零時30分,記者沿著橋數了一下,共有57臺車停放,使本來五車道的公路大橋變成了三車道。夜間過往車輛車速較快,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尤其是凌晨2時許,垂釣者開始離去時,橋上掉頭、堵車現象隨處可見。一位垂釣者介紹,釣魚後開車非常疲勞,出現小的刮、蹭都是常事,前幾天,橋上還發生了車輛追尾的事故。

  業內人士提醒垂釣愛好者,橋上夜釣不要隨便停車、疲勞駕駛,避免給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同時,交通安全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巡查監督。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