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7日訊 十七八歲,充滿希望的年齡。然而一些青少年為一時義氣結伙群毆,揮舞鎬把、砍刀,逞一時之能,結果付出了巨大代價,甚至斷送了自己的一生。
據統計,今年以來,哈爾濱市有關利用鎬把毆打他人案件共發生近200起,已經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嚴重隱患。近日,記者走進看守所,聽『鎬把青年』講述自己是如何走向犯罪道路的。
記者從哈爾濱市公安機關了解到,今年以來,殺人、搶奪、強奸、綁架、毒品等惡性案件的發生率均有所下降,唯獨酒後尋釁滋事、毆打他人、結伙群毆案件呈上昇趨勢,其中『鎬把幫』氣焰最為囂張。
氣焰囂張頻頻結伙斗毆
7月20日10時左右,在南崗區中山路黑龍江省電視臺舊址辦公樓內,10餘名手持砍刀、鎬把的男子正在盜竊電纜。接到報警的革新街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到現場,封鎖了辦公樓的兩個出口,11名犯罪嫌疑人見無路可逃,便手持砍刀、鎬把衝向民警。在鳴槍示警無效的情況下,民警果斷開槍擊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左腿後,纔打掉了這些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民警當場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其餘5人乘亂逃走。
7月25日,先鋒路派出所、南崗刑偵一大隊大案中隊民警接到報警,有20多人手持鎬把、大砍刀在紅旗大街東方家園前將5人打傷。民警趕到事發現場後將涉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經審訊,王某供認,當日為欺行霸市搶佔一書報攤,他僱了20餘人手持凶器將報攤經營者打傷。民警連夜行動,次日凌晨2時許,將『鎬把幫』主犯喬某抓獲。
7月30日23時,在南崗區一歌廳內,6名男子結賬時與歌廳經理發生糾紛,手拿鎬把的歌廳員工與手持砍刀的6名男子打在一起,歌廳一保安員的左手被砍斷。目前警方正在處理此案。
記者看守所內與『鎬把幫』面對面
當記者在看守所見到這些稚氣未脫的青少年時,很難讓人將眼前的『學生仔』與結伙群毆甚至搶劫等犯罪行為聯系在一起。
今年19歲的李木(化名),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5歲那年,父母離異後,李木便和父親居住在一個簡陋的平房中。初中沒畢業,李木便輟學在家,整日游手好閑,並結識了一些社會閑散人員。
今年年初,李木在網吧、迪廳結識了賓縣的林傑(化名)、肇東的蔡生(化名)。因為沒錢吃喝玩樂,李木等人便盯上了中學生,勒索他們的錢物,對反抗不從者則施以暴力。就這樣,他們分分合合,在市區一些中學門口瘋狂作案10多起。今年年初,三人商議要『鏟社會』、『揚名立腕』,在網上創建『犯罪社團』聊天群,並糾集身邊一些無固定職業、游手好閑的同學、鄰居及網友加入該聊天群,從事受僱他人聚眾斗毆、打仗平事、『砸場子』等違法犯罪活動,並將僱主錢財作為團伙成員報酬。
一旦有人僱傭,團伙主要成員林傑等人即在網上發布信息,召集其他成員自帶鎬把、片刀等工具到指定地點集合,多則幾十人,少則十幾人統一行動。他們曾多次在公共場所聚眾斗毆、尋釁滋事。
今年3月,『犯罪社團』的成員得知有個酒吧被人砸了,老板出錢要報復砸酒吧的人。李木等10餘人來到另外一個酒吧,將這個酒吧內的洋酒、桌椅等器具砸壞。事後,李木等人得到了5000元報酬。李木說,他們團伙主要成員還經常帶領社團成員,多次給拆遷單位『助威』,每次獲得報酬2000至3000元。
與李木有著相同經歷的林傑,今年20歲,賓縣人。四年前,他便從賓縣來到哈市『闖社會』,並在網吧結識了一些社會人,為了講哥們兒義氣,林傑經常參與打架斗毆當中。當時他覺得這一幕很像電影《蠱惑仔》裡的情景很威風。他說,他們網上的社團共有91名網友,但是真正參與打仗的只有10多人。今年4月5日1時許,林傑等人在飯店吃飯時,遇見了曾有糾紛的湯氏兄弟,雙方頓時爭吵並打斗起來,林傑立即打電話叫來10餘名『兄弟』,他們手持砍刀、鎬把將湯氏兄弟砍成重傷。
今年7月25日,蔡生的朋友跟別人吵架後,給蔡生打電話讓其找人幫他出氣。蔡生遂帶著李木等七八個人,來到南崗區一網吧門前與對方發生群毆,持鎬把、砍刀將一人砍成輕傷。不想這次被及時趕來的民警當場擒獲。
面對記者的采訪,3人都表示他們現在已欲哭無淚,因為這代價太大,太慘重,他們真誠希望正在懸崖邊緣的一些青少年們吸取他們的教訓,珍惜現在的一切,尊重法律,熱愛生活,遠離犯罪。
預防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緩
據辦案民警介紹,『鎬把幫』的成員多數在17至19歲之間,但作起案來卻手段凶殘。哈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近年來呈不斷增多的趨勢,尤其是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明顯增多,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齡比上世紀90年代後期提前了2到3歲。
在形式上,青少年犯罪具有突發性和盲目性,農民、社會閑散人員、學生居多,他們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在實施作案時缺乏明確的動機和目的。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呈現片面性和表現性,感情易衝動,自我約束能力差,很少顧及後果,犯罪往往帶有突發性、偶發性的特點。在性質上,惡性化趨勢明顯,暴力性加重,且作案手段野蠻和殘忍。
民警認為,要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質,從源頭上遏制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其次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淨化社會環境,消除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土壤和條件。家庭教育貫穿於孩子成長的始終,也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