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民李先生與同事幾家人結伴到省內某林區漂流,漂到中途,李先生和妻子乘坐的皮筏子忽然漏氣,很快就癟了。慌亂中,李先生被尖利的岩石劃傷了腿,鮮血直流。他們只好上岸,步行幾公裡到集合地點的時候,已經疲憊不堪。原本一場快樂之旅,卻以沮喪收場,事後旅游公司只退還李先生部分費用。
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項目,近年來,漂流為越來越多的旅游愛好者喜愛,但由於開發過快過濫,缺少相應的規范和管理,經營中也出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漂之熱:全省最多時開發了百條線路
初秋,天氣漸涼,但黑龍江省一些林區的漂流旅游仍熱度不減。在伊春境內的湯旺河上,每到雙休日,都有數千來自哈爾濱、大慶等地的游客體驗激流猛進的快感。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今夏至初秋,黑龍江省各地普遍高溫少雨,為漂流產業經營提供了大好時機,許多旅游公司及漂流河段的承包人都喜獲豐收,賺了個盆滿缽滿。
據了解,黑龍江省生態漂流大約出現在10多年前。作為一種原汁原味的自然旅游產品,剛一推出,就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很快成為龍江夏季旅游的新賣點。而且,黑龍江省森林面積廣闊,河流眾多、水質純淨,許多河段落差大,為開發漂流項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個背景下,各地爭上漂流項目。在2003年前後,開發達到了高潮。粗略估計,最多時省內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上百條漂流線路。雖然這幾年淘汰了一些,但目前仍有五六十條線路正常經營。
同時,漂流項目由於投入少、回報率高,成為社會投資的熱點。比如,經營一段七公裡左右的河段,購買筏子、修建簡易碼頭、再配備幾臺運筏子的卡車,共約50萬元,加上每年向所在地交一筆數目不等的承包費,如此算來,投資者掏出200萬元左右,就足以開門納客了。在旺季(七八月份),每周都能入賬20~30萬元,不出意外當年就能還本。這樣的回報率,對一些中小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漂之惑:無序競爭,打價格戰,破壞生態
由於利潤可觀,在一些適宜漂流的水域,爭奪十分激烈,已超出了正常的商業競爭范疇。某市境內有一條河繞山而過,落差適中,兩岸景色秀美。曾經有哈市企業家來此投資漂流,沒乾兩年就被當地一位有『背景』的人擠走了。在一些地方,經常會出現一條河被分割成四五段,承包給不同經營者搞漂流的景象。一些河段,上下游的不同漂流經營者經常互相擠兌,甚至為爭搶客源和水源,大打出手。
打價格戰,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漂流的費用,近年來一降再降,從每人次千元左右,降到二三百元。在距省城較近的阿城、五常等地的一些漂流河段,兩日游的價格有的已經降至百元(含兩餐一宿)。無序競爭,收費混亂,讓經營者只能因陋就簡,不斷降低運行成本,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不久前,記者對尚志帽兒山鎮的漂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在帽兒山附近十幾公裡的阿什河上,共有四段漂流線路,分別屬於不同經營者。有的河段水非常淺,是用層層疊壩的方式人工抬高水位,筏子仍經常擱淺。在一處河段,兩岸沒有樹陰,皮筏在稻田間劃行,陽光暴曬游人。
某旅游公司的漂流出發點設在路邊一處樹林中的空地上。由於筏子數量少,周轉不開,等候下水的游客或蹲或坐在路邊,神情焦急。記者想上廁所,結果找了半天,連一個簡易廁所都沒看到。問一位員工,答:去那邊小樹林裡就是啦!
游客扔的垃圾髒了河流兩岸。
一位老師傅正在樹陰下修理損壞的皮筏子。他說:這些筏子大都使了七八年,早就該換新的,可老板還是讓修修再湊合用。
雖然設施簡陋,但由於地點離省城近,價格也低廉,每到雙休日,大量游客仍蜂擁而至。客源有了保障,不愁賺不到錢。不過,許多游客都在返回途中抱怨說,住宿條件太差,飲食也不放心。
無序開發和經營,對河流沿岸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一些河段的樹木被隨意砍伐,游人野營、燒烤時的垃圾不能及時清理。
漂之變:加強行業管理,形成品牌優勢
黑龍江省生態漂流產業散、雜、亂的發展現狀,已引起了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的關注。哈爾濱市旅游局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黑龍江省漂流旅游條件得天獨厚,但准入門檻低,過多過濫,而且多頭管理,品牌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和推介。如巴蘭河上就出現一條河三家管的情況,由於沒新產品的推出,投入又逐年減少,設施老化,這幾年漂流產業出現下滑跡象。從橫向比,杭州一處漂流地一季接待人數達25萬人,而黑龍江省最好的線路接待人數不到一萬人,說明了差距。
據了解,黑龍江省旅游部門五年前確定了九處漂流達標場所,近年來,再未對這方面進行統計和審批。至於黑龍江省的九個漂流達標場所有多少公裡的水域可以漂流,旅游部門也不掌握。在一些不符合標准的漂流河段,有人輕易就能取得營業執照,既破壞了資源,又影響形象。而旅游部門由於權限所限,無法乾預。
哈爾濱市社科院旅游發展研究所彭巍建議,漂流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不僅旅游部門應強化行業監管,還需要工商、質監、交通運輸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完備的協調保障機制,加強監督指導。同時盡快出臺新的行業標准,對惡意競爭、破壞市場秩序、以次充好的行為堅決取締;要提高准入門檻,打造一批精品漂流項目;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組建龍江漂流產業集團,做大做強優勢品牌,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打品牌,重塑龍江漂流產業的新形象,省內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有益的嘗試。7月24日,依蘭縣『巴蘭河』旅游商標在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這是黑龍江省首個漂流產品商標。該縣還投入120萬元在巴蘭河漂流區建停車場、衝水廁所、更衣室等設施,提昇景區環境質量,維護品牌形象。
今夏,伊春大豐河源頭漂重新啟動。推動這一項目的金山屯林業局局長杜鵬介紹,他們這次購買了非常先進的皮筏,建設了綜合樓、始發站碼頭等先進的基礎設施,還加強了服務人員培訓工作。
『龍江擁有豐富的漂流資源,但近年來粗放的經營模式,擾亂了市場,影響了形象;我們這次搞大豐河漂流,就要克服這些缺陷,提高品位,改進服務,實現青山綠水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