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保險公司的,請問你近期有購買保險的計劃麼?』『請來參加我們的保險講座,免費送三萬元的保險一份。』『請配合我們做一下問卷調查!』『我們為您打造了最劃算的保險項目。』一些市民向本報反映,近期推銷保險電話不斷,開場白總是變著法兒的變,但說來說去目的都是為推銷保單,讓人不勝其煩。
推銷保險不請自來
在哈市南崗區新吉商城工作的劉女士最近總是接到這種不分時間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重復地說著一樣的內容——推銷保險。劉女士於去年7月份買了一輛車。新車需辦理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對此並不了解的劉女士便委托汽車銷售公司代辦了相關保險業務。保險時間一年,從2007年8月14日起至2008年8月13日止。
2008年7月中旬開始,劉女士頻頻接到一些自稱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這些打電話的人都向她重復著同樣一個內容——提醒劉女士交強險即將到期並推銷相關的保險業務。
『他們有時一天打好幾個電話過來,早上、中午甚至晚上很晚了還給我打電話,不厭其煩地給我介紹他們保險公司的業務。開始我客客氣氣地表示「不需要」,但對方撥打的次數並沒停止,反而越來越多。很多時候,我拒絕了一個推銷員,第二天同一家公司的另一個推銷員又打來電話。』劉女士稱,這樣的電話她一天最少能接到5、6個。更讓劉女士頭痛的是,家中不到一歲的寶寶常常被中午或者晚上打來的電話吵醒後大哭。『現在我一聽見電話聲響就害怕,見著陌生電話都不敢接。』
同樣深受其擾的還有胡先生,他是一家公司的CEO,今年8月,他在外地出差,推銷保險的電話就跟長了腿似的——沒完沒了。『今天男的、明天女的,天天都在變臉推銷保險,有時候晚上10點多我都休息了,還會被保險電話叫醒。』胡先生無奈地對記者倒苦水。『不接,擔心是工作電話耽誤事情,接,著實惹一肚子氣,況且手機漫游費還不少!』
私人信息緣何泄露
據記者了解,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打電話到市民手機上,推銷保險的行為十分常見,而如今,這些推銷保險的電話,甚至都打到了家裡的座機上,讓很多人都深有無處可躲的感覺,眾多市民更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私人隱私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呢?
『保險』兩字已經攪得陳小姐不得安寧,而且有時同一個人打來每次說出購買保險的特惠幅度也是不同的。讓陳小姐困擾的遠不止這個,『不知道為什麼對方能准確地了解到我的私人資料,不但我的手機接到過推銷保險的電話,甚至連家庭裡的座機都經常接到這種電話,我的個人隱私該怎麼保障?』
新吉商城的劉女士也有同樣的困惑,她說那些打來電話向她推銷保險的人好像對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們打來電話的時候都能准確地叫出我的名字,然後說交強險快到期了,甚至到哪天過期他們都知道。』劉女士說,這些自稱保險公司的人對於她去年買車的情況也非常清楚,『我的車型、車牌號碼具體到發動機的型號他們都知道。』劉女士堅持認為,她平時從來沒有和保險公司的人打過交道,而關於交通保險這方面的人就更沒來往過了。
經過調查走訪,有業內人士崔先生告訴記者,除同行間相互『交流』外,主要來源還是運營商、銀行、房地產公司等,『這些公司本身對客戶的分類工作就做得很細,我們只需花錢走關系,就能從他們那兒輕松獲得。一條用戶信息或電話號碼最多能賣兩塊錢。』他透露,有一些專門的公司來收集消費者的信息,然後再根據拿號的難易程度和花費的時間,以2厘到2元不等的價格賣給運營商。
此外,也有保險公司業務員表示,現在保險業競爭激烈,很多做保險的工作人員都會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開拓客戶,比如通過網上公開的招聘、交友等信息搜集,或者通過某種途徑獲得客戶的資料。
記者就此事詢問了保險公司哈爾濱分公司受理投訴的張姓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下屬營業區可能正在自行開展『答謝新老客戶的優惠活動』,活動中推銷員會通過電話給每個客戶帶來最新投保信息。『此做法是個別業務員借助公司平臺私自推銷,並不是公司行為。』針對很多不屬於客戶范疇的市民也在『騷擾』行列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解釋到,電話撥打是按號段的,因此具有隨機性。
律師:應落實『實名制』
據黑龍江廣太律師事務所田偉律師講,在我國,眾多商家普遍存在『信息飢渴癥』,不惜通過種種手段來竊取或購買個人資料。另一方面,從事信息服務的經營者為謀取利益,不遺餘力地收集信息,倒賣給需求者。而市民往往缺乏相應的隱私保護意識,在賓館住宿登記、簽定購房協議、郵寄電子簡歷等過程中泄露了隱私,被有所圖謀的人利用。『盡管如此,市民個人信息的泄露,不能成為商業組織電話推銷的合法性理由。』田偉律師講,如果在市民婉言謝絕下,對方仍多次打來電話並且乾擾到市民正常生活的,就已經構成了騷擾。
據了解,日前,我國擬立法保護個人信息草案已交至國務院。該草案將禁止任何團體在未經個人同意的前提下,將個人信息泄露給第三方。(犯罪與稅收記錄以及媒體調查除外)。『在該法未出臺之前,提高自我信息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田偉律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