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為了更好地利用黑龍江省發展奶業和生豬產業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基礎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良種為基礎,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強化養殖基地建設,提高規模經營水平,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生產標准化、經營集約化、產品優質化、產業現代化的目標。該省即將實施《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2008?2012年)》和《黑龍江省五千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戰略工程規劃(2008?2012年)》。
其發展目標是到2012年,全省牛奶產量和生豬出欄將分別達到1000萬噸和5000萬頭,使黑龍江省奶業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同時建成全國性生豬養殖基地,承接生豬養殖基地轉移的重任。《規劃》選擇哈爾濱郊區、大慶郊區、牡丹江郊區、佳木斯郊區等34個奶業發展重點市(縣)和39個生豬生產重點市(縣)建設。結合黑龍江省畜牧業發展的現實條件與基礎,從增加數量、提高質量兩方面入手,主要規劃了四大工程。一是良種工程。奶牛方面,進口國外優質凍精、胚胎和荷斯坦種公牛,選育後備公牛,擴大育種核心群,新增設基層人工授精站點和設立繁育改良技術服務及精氮冷鏈配送中心,建立省級及地市級測定中心。生豬方面,引進長白、大白、杜洛克原種豬,新建長白、大白、杜洛克原種豬場和種豬繁育場,建設區域性生豬改良繁育中心。二是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對龍頭企業及各種形式所建的規模場采取貸款貼息的辦法,發展規模化養殖,五年共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場2279個、規模化豬場7177個。三是飼草飼料工程。到2012年,累計新建人工草原450萬畝,改良草原650萬畝,草原圍欄880萬畝;青貯總產量由980萬噸提高到1920萬噸。四是糞便資源化處理工程。在奶業重點地區選擇符合標准的新建或原有規模化奶牛養殖小區進行糞便無害化、資源處理工程建設,在養豬重點縣的養豬場(戶)建設沼氣池,通過沼氣建設進行糞便無害化處理。
兩個《規劃》實施完成後,可使產地糧食直接轉化為奶和肉,增加地區經濟總量和農民收入,同時可以緩解向省外運送糧食能力緊張的局面。黑龍江省千億斤糧工程實施後,土地規模化、機械化程度將大幅提高,大量農民將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兩個《規劃》實施完成後,奶牛和生豬養殖業可以安置20.5萬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村居民人均養殖奶牛和生豬收入超過1100元。奶牛和生豬養殖可實現產值1170億元,乳品加工和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可創造產值2200億元,利稅超過120億元。
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指出,全省要實現由糧食大省向現代農業大省轉變,由農業大省向食品工業大省轉變,發展畜牧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現代畜牧產業的支橕,就不可能實現這兩個轉變,所以實施兩個《規劃》意義重大。但在具體實施上,還要制定一個具體的貼息實施辦法,各地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僅對養殖企業給予貼息支持,同時對符合貼息標准的加工企業也要給予重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