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 近日,哈市各中學2008年新生開始進行軍訓。訓練場上,孩子們冒著暑熱接受軍訓,教官站在隊列前,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而在隊列後,一些家長卻在為孩子搖扇送風、端茶遞水。整個軍訓顯得極不協調,讓人啼笑皆非。然而,比起這些中學生們,一些單位在組織新進員工的軍事訓練中,一些職場新人雖然已經大學畢業並即將步入工作崗位,但還是很依賴家長,遇到難事第一反應就是找家長,而很多家長也不肯『放手』。人們質疑:家長的這種一路『陪護』是否能『陪』出棟梁?
場景一:
騎車兩小時為給孩子送防曬霜
哈爾濱市某單位在為新進員工進行的軍訓中發現,本來是想鍛煉員工意志品質的軍訓卻體現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軍訓那天,很多家長都開車送行。軍訓開始,天熱一點,還有家長騎車兩個小時僅僅是為送防曬霜。』
據該單位人力資源部人員介紹,現在許多新進員工家長對進行軍訓很不理解,以為只是例行公事,甚至認為沒有必要,豈不知道軍訓不僅僅是訓練員工的組織性紀律性,更重要的還要讓孩子們了解到保衛祖國是公民的神聖義務。其實軍訓的經歷對很多孩子來說都非常美好,即使是吃苦的體驗也是成長中一筆可貴的財富,職場新人在軍訓中的這種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當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引人深思。雖然這些孩子已經是成年人,他們所表現的嬌氣,反映的卻是平日家長對孩子的嬌慣。這一代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不僅是父母嬌慣,爺爺奶奶也嬌慣,以至於到了進入工作崗位的年齡家長還不能給孩子『斷奶』,還不能讓孩子獨立生活,特別是獨立融入社會集體生活,這是非常讓人擔懮的事情。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個別,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而且城市孩子的表現明顯比農村孩子更為嚴重。
場景二:
家長『全副武裝』爬到牆上望孩子
記者在軍訓現場看到,軍訓當天送孩子的轎車排起了長隊。因為軍訓期間不允許家長探視,許多家長就在院牆外看,有的家長甚至爬到牆上找孩子。一聽到休息號,家長便一哄而上把飲料往裡面塞,看到孩子滿頭大汗的樣子,幾名家長忍不住掉下了眼淚,一位家長甚至對孩子說晚上到旁邊的星級酒店補補。一名家長對記者說,雖然部隊裡提供了水,但孩子打電話說喝不習慣,他在家就只認飲料。『我的孩子是個女孩,從小就沒挨過曬,這麼毒的太陽她哪能受得了,我特意從家裡帶來了防曬霜。』一位家長稱。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部分家長是『全副武裝』來照顧孩子,父親遞水,母親擦汗。一名參加軍訓的人員說,軍訓第一天就暈倒兩個學生,主要是以前被寵慣了,沒受過苦。
進行軍訓的教官對記者說,軍訓能磨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這是組織軍訓的初衷。軍訓的目的不在於讓孩子們受一回罪、吃一回苦,所以家長應該學會給孩子『斷奶』,讓他們盡快獨立。
場景三:
孩子暈倒後醒來大喊,『我要找媽媽』
組織軍訓單位的人力資源部人員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女孩在軍訓中暈倒了,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找媽媽,快讓我媽來把我接走。』之後,工作人員找來了這名女孩的家長,家長二話沒說,就把孩子給領走。這名工作人員很無奈的說,軍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殺殺現在孩子們身上普遍存在的驕嬌二氣,讓他們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迎接人生的新裡程。可家長這樣充當『陪練』,在一旁苦苦守候,能收到積極效果嗎?家長們或許有自己的理由:孩子在有空調的屋子裡呆慣了,冷不丁地去曬太陽,接受軍事化訓練,很有可能會吃不消。可正因為孩子在『溫室』裡待久了,纔更應該接受錘煉。孩子本來練得好好的,看到家長在一旁關注著,反倒緊張起來,本來能堅持下來的也挺不住了。
對家長的『陪練』之舉,工作人員無可奈何,教官哭笑不得。而孩子們又會怎樣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呢?從年齡看,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孩子一般在24歲左右,不少孩子渴望著自立自強,希望能擁有相對獨立的成長空間。可連軍訓家長都要形影不離地跟隨,孩子們的心情能輕松嗎?更讓人懮心的是,『陪練』還遠不是家長『愛護』孩子的終點,還有一些家長有著更多的『陪伴』項目。就這樣一路『陪』下去,家長為孩子包辦了一切,以致孩子缺乏自理、自立能力,真的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家長這樣的『呵護』,怎能把孩子『陪』成棟梁之纔?
『適應障礙』正是家長溺愛的結果
軍訓,這本來是一件幫助孩子盡快從家庭走向社會的『斷奶』強化訓練。然而,許多家長竟然還跟著陪練,個別家長甚至哭著哀求教官減輕強度。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過分『溺愛』反而只會加重這種『適應障礙』。
心理專家於德澧講,針對獨生子女增多,家長過分溺愛,導致孩子普遍生活能力下降的問題,曾經有不少人戲稱這些獨生子女為『抱大的一代』,並懮心忡忡地疾呼溺愛孩子的家長們能夠放開雙手,讓自己的孩子在風雨中健康成長。現在,不少學生在上中小學時,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父母包辦生活,這些長期在『溫室裡成長的花朵』,一步入社會就立刻出現『適應障礙』———不會洗衣、不會打掃衛生、不會與人相處,生活自理能力弱,心理不能獨立,工作缺乏責任感。說到底,還是家長溺愛造成的。現在的孩子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就是他們不能總是依靠父母,最終總要獨立的融入社會生活,成為自立於社會的有用人纔,如果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只知道嬌慣、呵護,而不知道盡早讓孩子具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注意節約、生活節儉朴素的教育。嬌慣的後果最終會讓他們難於獨立生活。一項調查顯示,『不在讀的未婚子女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費』成了社會上的『傍老族』。如果今天的父母不給孩子及早斷奶,社會上的這種『傍老族』還會繼續增加,最終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家庭必要的正確的教育不是社會和學校所能代替的。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你想毀了孩子,那你就什麼都順著他。』深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們,請藏起一半愛吧!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父母早一天主動放開自己的懷抱,讓孩子獨立成長,他們就早一天自立、自強。要知道,抱大的孩子學走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