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我國為金牌大國,卻非體育強國,這不能不說與我國群眾體育落後,尤其是學生體育運動鍛煉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近日,記者找到一些留學生和在海外生活的人士,通過他們了解外國學生上體育課的情況,以希望他山之石可以給我們以借鑒。
假期出早操滿勤有獎勵;體育成績佔高考總分的10%;內容豐富得讓你意想不到
國外的體育課很精彩
俄羅斯
體育課豐富肚皮舞進課堂
|
娜塔莎
21歲的娜塔莎是標准的俄羅斯美少女,1.75米的身高,體重還不到50公斤,模特般的身材讓她在留學生中顯得十分搶眼。
娜塔莎說俄羅斯的教育工作者也跟中國的教育工作者一樣,與電腦、電視、游藝機等展開競爭,努力把孩子們的時間奪回來,使孩子能運動起來,而不是老坐著。俄羅斯在幾年前就倡導中小學生開展『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配合這一教育方式,俄羅斯的學校已將中小學校體育課時間由原來每周的兩小時增加到每天1個小時,而且周六和周日學校不布置家庭作業,以便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
據娜塔莎介紹,俄羅斯體育課程可以稱得上是包羅萬象,其中包括身體發展、運動技能、衛生、飲食、休息、意志與道德品質的發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體調節和自我調節方法等多項內容。學校相應地實行了5種體育教學大綱,這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內容包括以發展運動能力為主的體育教學大綱、形成性體育教學大綱、競技性體育教學大綱和農村小學專門健身性體育教學大綱,這些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可選擇性。
而且這些年來,俄羅斯學生的體育課正在經歷著較大的變革。包括集體球類和田徑等在內的傳統運動正逐步地讓位給像輪滑、滑雪、溜冰、滾軸、舞蹈等這樣一類的新興體育項目。課堂一改單調乏味的局面,更強調趣味性和持續性、更著重於個人技術的課程,把學生們領進了一個全新的體育世界,肚皮舞、街舞都被列為體育課學習的內容。娜塔莎說她不喜歡球類運動,喜歡跳肚皮舞,肚皮舞還是在中學期間學會的,現在做了留學生,走出了國門,但她還是會經常性地健身,以保持良好的身材。
法國
體育成績佔
高考總分的10%
|
馬休 |
21日,記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留學生部,見到了法國留學生,23歲的馬休。談起家鄉的體育課,馬休也是滔滔不絕。
據馬休介紹,法國教育部的有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高中生考大學,體育是其中的一門主科,必須經過考試纔能昇入大學。在高考的200分總分中,體育成績以20分計入總分,佔了10%。當記者詢問『法國中學生的體育成績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馬休說,它以高中最後一個學年的平時成績為主要依據,包括有體育課的成績、競賽的成績和上體育課的出勤率等。學校特別強調以認真的態度上好體育課,因此那些即使在運動競賽中冒尖但平時鍛煉不積極的學生,也有可能體育課的成績不及格。學校的體育考試項目分為田徑、體操和游泳三大類,學生可以從中任選一類。在法國,不僅大家重視體育,而且對任教的體育教師也有嚴格的規定。首先要求在大學本科體育專業學習3年,接著再經過為期兩年的專業培養,取得考試合格證書之後纔能上崗。全國專職的體育教師有3萬多人。
馬休說他最喜歡的是游泳,而且游得還不錯。他介紹說,小學的體育課上,就有游泳課,學校裡有游泳池,學生在午休時可以游泳。而且社區裡也有游泳館,出了家門走到那裡用不了10分鍾,對居民也是免費開放。『在法國,孩子的體育技能都是在體育課上學到的,游泳屬於很平常的技能,有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會了擊劍、打冰球等高難度的競技內容。而且每周三的下午,法國的小學和初中會關閉校內的小課堂,組織孩子們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孩子們有的活躍在體育場館裡踢足球,打籃球;有的則走進博物館。根據規定,法國所有的體育場館和博物館一律在那一天對教師和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免費開放。』
|
蘇宇宏 |
日本
假期出早操滿勤有獎勵
34歲的蘇宇宏一家原來生活在雙鴨山市,由於奶奶是日本遺孤的關系,從小在中國長大的她在1999年隨全家搬到日本東京生活。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母親的蘇宇宏談起日本學校的體育教育,言語中有無限的感慨。
『我剛到日本時,校長問我們是不是從中國來的,我當時感到很驚訝,因為那時我們還沒有遞交相關材料,他怎麼會猜到我們是從中國而不是從韓國來的(學生),或是日本轉學的學生呢?後來,校長告訴我們,他是從我們胳膊的粗細看出來的,因為我和弟弟的胳膊都是白白嫩嫩的,一看就是很少參加體育鍛煉,而日本的學生,由於體育鍛煉較多,胳膊都是結實有力的那種。』蘇宇宏說,這些話讓她感觸很深,她在日本坐地鐵時,很注意地看了一些日本學生的手臂,孩子們無論高矮胖瘦,看上去都很結實,胳膊也粗壯有力,很少見到國內『豆芽菜』式的體形。
蘇宇宏說,在日本,幾乎每個人都很重視體育鍛煉。每天清晨或傍晚,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奔向運動場、曠野,從事慢跑、打網球、打排球、棒球、羽毛球、踢足球等運動。而真正讓她了解到日本體育教育的內容,是做了母親之後。蘇宇宏有兩個兒子,一個四歲在上幼兒園,一個七歲在上小學二年級。日本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很重視體育課,常開展各種運動會,既培養了孩子頑強的拼搏作風,又增強了國民體魄健康。蘇宇宏說她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前,她的大兒子只有四歲時,在日本的幼兒園裡,老師帶領著孩子,光著腳繞著操場進行慢跑運動。當時她看了覺得特別受不了,那麼小的孩子著涼了怎麼辦,可日本的家長對此卻習以為常,後來她纔知道,這就是日本有名的『赤足』訓練,在幼兒園和中小學生中經常進行。現在小兒子也在幼兒園開始了『赤足』訓練,她的心態也平靜多了。
除此之外,蘇宇宏說日本的學校都有強制性學生參加的課外活動,而且在假期裡也經常有集訓。小學生假期,孩子們要每天早起到學校做早操做運動。而且學校為了養成學生愛運動的好習慣,對假期裡早晨到學校做操的學生簽到蓋章。出全勤的學生能得到各種獎勵,如食品、圖書等。
『日本學校裡的體育訓練很多,但真的幫孩子練就了一副好體格,在日本孩子很少生病,生病了一般情況下也很少打針吃藥。』蘇宇宏說記得有一次小兒子發燒到39攝氏度,到了醫院,大夫說孩子身溫不到40攝氏度,不給打針,也不給開藥,因為在日本就醫是全免費的,醫生說不給開藥,家長也沒辦法。回家後家長用物理療法給孩子降溫,兩天後孩子果真就退燒了。
|
李起昌(左)和朴宰亨 |
韓國
家長不會對孩子
受傷大驚小怪
分別來自韓國首爾和大邱的留學生李起昌和朴宰亨介紹,韓國學生體育課球類活動較多,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另外他們開展的體育項目也很全面,跳山羊、單雙杠都為運動項目,特別是跑步與俯臥橕,是所有學生經常訓練的內容。而且從小學到大學,每年的體育課都會有一部分時間找專門的教師教學生跆拳道,中學體育課程則會教學生射箭。
『在韓國學生家長都認為,在運動中孩子的磕碰、受點傷是難免的,要不怎麼能掌握體育技能呢?只要是學校盡到了防范的責任,家長就不會找學校的麻煩,而且學生都有保險,受傷後錢都由保險公司來出,學校的壓力不會很大。』李起昌介紹。朴宰亨指了指自己小腿上的傷疤介紹,這是他在中學踢足球時不小心被同伴的釘子鞋劃到的。他隨後表示,可能是韓國的獨生子女少的緣故,家裡兄弟姐妹多,孩子間游戲打鬧,磕了碰了是常有的事,只要情況不嚴重,家長也不會太在意。所以韓國的孩子沒中國孩子那麼嬌氣。
鏈接:
我國其他城市
體育課相關規定
上海:學生要至少掌握2項運動技能
從2007年開始,上海嚴格執行『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規定,開齊開足體育課,並增加了學生體育活動課時。上海市中小學校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即各個年級每周有3課時體育課,2課時活動課,每天做廣播體操(不少於1遍),眼保健操(不少於2遍)。並規定,通過學校體育活動,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2項日常鍛煉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上海市從2008年寒假起,對部分體質弱和肥胖學生安排了體育作業。
重慶:學生體育活動接受家長和媒體的監督
重慶市教委規定,中小學校各年級每周至少開三節體育課,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必須安排體育活動課。每所學校每天都必須安排時間不低於20分鍾的大課間操。除了體育課,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操也將全部排入課程表,並形成嚴格的制度。任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侵佔學生體育活動時間。
各中小學校執行『三課、兩活動、兩操』的情況要向社會公布,接受家長和媒體的監督。對於佔用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的學校和老師將受到處分,並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