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逐步回收委托線路 哈爾濱公交八年輪回重新姓『公』
2008-09-01 08:41: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將委托經營的107、118和112路公交線路的經營權回收,使其自管線路由原來的4條增至7條。從當初的被迫委托經營,將公交線路全部承包出去,到現在的逐一回收線路,統一經營,哈市公共電車總公司經歷了鳳凰涅槃似的發展。

  市政工程改造 電車公司身陷絕境

  哈市電車總公司是全國最早的電車公司之一。1921年,哈市電車總公司建廠,1927年開始通車運行。從1958年開始,電車公司開通了無軌電車。1986年,有軌電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上世紀90年代,電車公司步入了鼎盛期,下轄11條線路,450臺交接車(有兩輛公交車長,兩車中間用皮帶連接),在哈市有300多公裡的營運網線,8個變電所。

  2000年左右,哈爾濱市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改造,電車線網大部分被拆除。談起電車公司最低谷的時期,該公司副總經理江守智回憶說:『當時博物館、哈站、和興路、省政府等中心地段,全都無法通車了。幾乎是一夜之間,電車公司就陷入了絕境。』

  為了不讓企業死掉,電車公司被迫走上了『電改汽』的道路,采取社會融資、銀行貸款、合作和委托經營等方法。在2001年一年的時間裡,電車公司就將所轄的20條線路全部以合作和委托經營的方法承包出去,『聯運』這個概念就是由此產生的。『在當時的歷史形勢下,為了保證企業生存,保證正常的運營秩序,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江守智說。

  民營機制確實給當時的公交市場帶來一股新鮮空氣。電車公司一位乾部說:『民營企業的運作方式簡單,包袱少、管理非常嚴格。比如國有企業職工偷拿票款的事情時有發生,但在民營企業裡,這種現象是非常少的。』但幾年後,民營機制的弊端也顯現出來了。哈市共有4400餘臺公交車輛,其中民營企業公交車輛近2000臺,也就是說哈市公交市場半數屬於民營。由於民營企業大量湧現,公交線網布置不科學的問題十分突出。西大直街原本應該只有四五條公交線路,但最多時卻有13條之多,導致車行混亂,公交車進不了站,堵車事件時有發生。公交企業彼此間的惡性競爭加劇,車輛超速、著急跑圈等現象很普遍,『瘋狂老鼠』一度成為公交車超速的代名詞。

  哈市公交行業的一位人士說,民營企業經營公交線路的種種弊端是由它的性質造成的。企業投資者的目的是贏利,他們奉獻精神少,偏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在客流少的低谷時間裡,為了減少支出,他們會采取減少車次等方式。同時,民營公交線路的服務事故較多,特別是到了合同末期的時候,對車輛投入不足、車輛維修保養不及時、安全性降低等問題十分突出。

  民營機制弊端多 電車公司涅槃重生

  『民營企業介入的這些年,我們國營公司贏得了喘息時間。』江守智說,這期間,哈市電車公司采取清理企業不實資產、收回閑置房產等措施,經濟實力逐步回昇、壯大。從2006年年末開始,電車公司著手進行線路的回收,先行回收市民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線路。聯運112路最初有30多臺車,但運行一段時間後,最少時每天只有不到10臺車出車,嚴重影響了市民的出行。電車公司將112路回收後,立即購置了10臺新車,並維修舊車,近日又訂購了20臺新車,到今年9月末,112路將全部換上新車。預計到2010年,電車公司將把承包出去的20條線路全部收回。

  『城市公交主體還得姓「公」。』哈市公交管理處處長齊明說,哈市將完善公交市場機制,推動民營公交企業兼並、聯合、重組、轉讓,加快民營公交企業整合,減少企業數量,提高市場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最後形成國有企業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公交市場格局。

  以國有企業主導的公交市場,有諸多好處,如將會整體提高公交行業的服務質量。由於國有企業車輛多,資金相對充裕,有專門的維修保養部門,對車輛維修、保養、更新也及時到位,有利於環保;對公交企業整合後,政府的相關政策、法規更加容易傳達,針對應急情況也更容易統一協調、調動等。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