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破解資金不足瓶頸 望奎弱縣修路不示『弱』
2008-09-01 10:39: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曉光 陳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日訊 黑龍江省的『十弱縣』之一的望奎縣,通過采取多條腿走路、多元化運作的方式籌集資金,有效解決了農村公路建設『錢』從哪裡來的難題。全縣農村公路裡程瀝青(水泥)路由2005年的66公裡增加到現在的1245公裡。初步構建起以縣城為中心、以乾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輻射的『兩環八射』農村公路網。

  據悉,該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改善民計民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來抓,農村公路建設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到今年末,全縣通鄉路硬化率達到90.6%,通村路硬化率達到86.8%。明年,通鄉通村公路將全部實現硬化。

  他們堅持多渠道籌資,破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瓶頸的做法是:

  借助外力,積極向上——爭

  一方面科學規劃,每年都提前制定出下年度農村公路建設計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提前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另一方面,縣委、縣政府憑著改變落後公路現狀的必勝決心和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常溝通、勤匯報、談情況、爭項目,最大限度地爭取資金支持。上級主管部門在農村公路建設上給予了有力的傾斜和支持。

  政府配套,縣級財政——投

  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縣財政每年除拿出項目配套資金外,還想方設法預撥部分資金,專門用於全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備料工作。幾年來,縣財政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達1270萬元。

  出臺政策,稅費——減免

  對農村公路建設的建安稅,采取先征後撥的方式,全部轉用於農村公路建設。凡涉及到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予以減免。為農村公路項目建設開闢『綠色通道』,為工程運輸車輛發放『綠色通行證』,免收相關費用。項目實施村為施工單位免費提供施工用土場、料場與拌和站用地。幾年來,共減免相關稅費800多萬元。協調砂石經營單位,砂底費用基本控制在最低標准范圍內。今年,他們還開闢3處農村公路專用砂場,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發揮積極性,施工單位——墊

  在簽訂施工合同時,明確規定施工單位必須預交每公裡10萬元的工程建設保證金。在自有資金不足或上級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采取施工單位先期墊資的辦法,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壓力。

  精打細算,千方百計——省

  該縣利用施工淡季大宗建材市場價格較低時機,指定原材料生產廠家,提前與廠家簽訂供貨合同,搶先組織工程備料,年節省原料支出費用850多萬元。砂子全部采用地產砂,由縣裡指定砂場,統一拉運。碎石、水泥由縣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和生產廠家簽訂供貨合同,按合同要求供貨並組織拉運,這樣既保證了質量,也降低了成本。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資金600萬元以上。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全部采取低標的中標的原則,確定最低工程造價。嚴格控制面層造價,精打細算混凝土施工工程量。同時,對路基翻漿、橋涵處理工程量全部實行單獨計算,千方百計節省建設資金。幾年來,共節省各類農村公路建設資金2850萬元。

  利用政策,爭取銀行——貸

  組建了鑫盛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各類貸款,幾年來共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貸款4000萬元。

  深入挖潛,發動農民——籌

  縣政府出臺政策,凡是用於補貼公路建設資金的,村裡可以出賣資產、資源,可以延長土地承包期。通過附近村屯先行修路的典型引帶作用,組織農戶開展『一事一議』,充分調動農民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把『要我修路』變成『我要修路』的農民自發行為。農民修路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采取村集體的房屋、機械等資產和土地、林木、水面等資源變現、村積累投入、農民集資、投工投勞等多種途徑,全力籌集配套資金。幾年來,全縣農戶共為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資金1.1億元。其中:通過『一事一議』村積累投入840萬元,資產變現400萬元,資源變現8000萬元,農民自發集資160萬元,投工投勞1600萬元。

  找域外家鄉人,回報家鄉——捐

  號召各修路村屯積極與域外家鄉人聯系,動員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家鄉解決修路困難。幾年來,域外家鄉人共為家鄉無償捐助修路資金達430萬元。

  該縣還整合農村公路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以及小城鎮建設等專項建設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放到農村公路建設中,有效地解決了部分鄉鎮和貧困村的建設資金短缺問題。通過農村公路建設與小城鎮建設資金的捆綁使用,不但加快了農村公路建設速度,也拉動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實現了一舉雙贏。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