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集中心思求發展,圍繞重點求突破。5月15日起,東北網記者圍繞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工業現代化建設、加快我省交通建設步伐等內容深入農村、廠礦、口岸等地進行深入采訪。從6月1日起,本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
東北網6月2日訊 題:稻谷熟 天地香——記者走進糧食生產基地五常市
東北網記者 顧碩
提起『水稻王國、綠色基地』,人們立刻會想到五常;說起『千年水稻、百年貢米』,大家又必定將之與五常大米聯系在一起。近日,記者來到糧食生產大市五常。
天時、地利打造優質『米鄉』
五常市位於黑龍江省最南部,北距哈爾濱市110公裡,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常是聞名全國的優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產區,境內360萬畝耕地,有160萬畝稻作區,坐落在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C』字型盆地之內。』五常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 |
五常市稻田區 |
自然條件+人為努力=質量保證
據了解,這些發展綠色食品的寶貴資源得到了五常人的充分認識。
五常人嚴把綠色食品生產的每道工序,綠色水稻基地的農戶,每家都有綠色食品辦公室發放的《綠色食品優質水稻栽培模式圖》和《農藥、肥料使用登記卡》,市、鄉、村三級30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對基地實行技術總承包。據了解,原先水稻生產水平低的向陽鄉、山河屯鎮等,由於這一系列的技術服務,水稻生產水平已經趕了上來。可見,自然條件加人為努力,使得五常大米的質量有了保證。
組建大米協會 五常大米『抱團』闖市場
![]() |
米垛成山 |
『品牌多,加工企業多,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也為假冒五常大米開了方便之門,長期下去,對五常大米品牌是致命的影響。』
這種遍地生產,多頭加工,分頭上市的現狀如何改變,五常市大米協會建議:封閉管理,包裝生產,統一名稱,統一標准,統一基地品種和技術規范,使五常大米『抱團』闖市場。
『首先從五常大米包裝入手,五常大米一年3000萬元包裝市場,如果各方面能協調投資建廠,這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企業有市場,那幾個統一也有了抓手。』五常大米協會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為徹底消滅假冒五常大米,五常大米協會在眾多的加工企業和經銷商中發展會員,組織400多家制米企業和近200家經銷商成立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經銷商中有130多經濟人都年銷售大米500噸以上,他們不但負責銷售,還負責打假,僅去年就在全國各地舉行了100多次打假活動。
大米產業 整合昇級
近年來,五常大米市場銷售異常火爆,現已與湖南金健米業、上海的草創商貿、煙糖集團、北京的中糧集團、物美超市等大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產品打入了物美、家樂福、沃爾瑪、華聯等大型超市。全國除西藏外的各省、區、市都有五常綠色食品大米的銷售網點,產品還遠銷到俄羅斯、日本、蒙古、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美國綠色營養食品協會認定『五優稻一號』水稻品種加工的大米為達標產品。『五常大米』證明商標被評為哈爾濱市和黑龍江省著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名牌農產品,現在他們已申報了全國馳名商標,據說這是農產品中為數不多的殊榮。
記者手記
來到五常,田地間那種兒時熟知的蛙鳴聲立刻吸引了我。這種聲音在當今大量使用化肥的年間似乎已經消聲匿跡了。
一組組數據鑒證了五常糧食生產的發展過程,一個個美譽彰顯了五常大米立於不敗之地的風姿。如今,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要,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在五常應運而生。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可以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形成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企業化管理。所謂是『興辦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夠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農民。』相信,五常大米的未來必定是前景一片光明。
稻谷熟,天地香。采訪是在雨中結束的,鄉間的雨似乎比城市裡的雨細。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貪婪地感受夾雜泥土的清香。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人沈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