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日訊 1日,哈爾濱市正陽南小學五年三班第一堂課開始了。地方課教師王寧並沒有像以往一樣直接講課,而是和學生們一起動手為嶄新的《人文與社會》教材包起了書皮……
這是該校新學期第一天特別安排的開學第一課——『教材的循環用』。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使用嶄新的地方課程教材。每個學期我們都會使用新教材,那麼學習用過半年的教材,你們都會怎麼處理呢?』
『撕掉!』『扔掉!』『當廢品賣掉!』
『按照同學們的說法,大部分教材我們只使用半年就丟棄或者變為廢品了,可是你們知道這有多麼浪費嗎?』同學們聽到老師的一番話睜大了眼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看到孩子們驚訝的表情,王寧老師和同學們一同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們國家中小學生大概2.2億人,每人每年大概要用15冊書,那麼2.2億×15冊書=33億冊書。如果生產一噸紙,需要用20棵樹、100噸水、600度電、1.2噸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而要印刷33億冊書一共需要用55萬噸紙。這就是說,每年生產大家使用的教科書需要1100萬棵樹、5500萬噸水、3.3億度電、66萬噸煤、16.6萬噸化工原料!』
『天啊,怎麼會這麼浪費!』王曉龍皺著眉頭有些自責:『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保護、愛惜它,減少浪費,爭取讓下一級的小弟弟妹妹還可以繼續使用。』
據該校校長劉金輝介紹,循環使用教科書是教育部門對學生的一個有益倡導。從2004年開始,學校在各個班級設立了流動圖書角,少先隊大隊部還倡議孩子們將課外讀物拿出來供大家循環使用、借閱。『我們已在全校范圍內發出倡議,鼓勵孩子們將舊教材循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