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兒鐵員工為外賓檢票。
東北網9月3日訊 身著一套嗶嘰鐵路制服,紮著紅領巾,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在南崗區黑山街上,路人無不投以贊許的目光。當年的這個小女孩朱玫,如今已年過六旬,但回憶起上世紀60年代那個場景,依舊熱情洋溢,是『少年號』的光榮與夢想,鼓勵並激勵著幾代兒鐵員工。朱玫日前從北京回鄉重訪魂牽夢繞的『少先號』兒童小火車,然而『少先號』上難覓『紅領巾』,小員工屢屢缺崗。
兒鐵老員工及有關專家表示,『少先號』作為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代表著城市的特色,承載著城市文脈,更是不可替代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應保持『原汁原味』,加強管理和保護。
公開招聘報名『紅領巾』僅幾十人
『近年來,我們兒鐵招小員工很難。』兒童公園介紹,原來兒鐵只在附近幾所小學招收三至五年級的學生,而且標准很高,不但要求外貌,還要品學兼優,即使這樣還要『走後門』,每年招生,都收到『條子』一大把。近年來,小火車逐漸被人們淡忘,招生越來越難。今年,公園決定首次在全市范圍內招小員工。
此次招聘的結果也讓人大跌眼鏡。雖然兒鐵在報紙上做了『招聘廣告』,標准也比從前降低,只要是身高1.4米以上,體形勻稱即可。然而四天時間裡,只有幾十人前來報名。為此,標准再次降低,只要到現場來的孩子能穿進制服即可。因招聘效果不理想,最後,公園聯系幾所小學進行『公派』。
難忘輝煌『退休』老員工心系小火車
為了重新打造兒鐵形象,公園今年特地制作了一批漂亮的新制服,上身是白襯衫,下身是淡藍色的裙子和短褲,並對新員工進行了崗前培訓。然而在今年的暑期運營過程中,新招聘的小員工的出勤率並不高,只有60%—70%。
【圖片說明】檢車工保證安全運行。歷史圖片由兒童公園提供
兒鐵64屆員工朱玫深感遺憾地告訴記者,在兒鐵服務過的經歷,是他們永生難忘的記憶。她當時是第5車廂的乘務員,站長是李美勤,二人同是奮斗小學校的。1964年5月,世界科技大會在哈市召開,他們一起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外賓,上午是越南來賓,下午是古巴來賓。1965年,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來訪,已『退休』的李美勤特地被召回兒鐵服務,受到西哈努克的盛贊,親王還特邀小美勤赴晚宴。
據朱玫介紹,當年大鐵路上的工種,兒童鐵路都有,從火車司機、列車長、乘務員,到站長、檢票員、巡道工、扳道工……但現在,火車司機已變成了成人,再加上員工缺崗,讓人很難感受到那種『少先號』的純真氛圍。
傳統教育『兒鐵』列為全國重點資源
作為新中國最早的兒童鐵路,它的成長與前途一直是冰城各界人士所關注的。
從兒童公園退休的駱書記,見證了兒童鐵路發展中的輝煌。她介紹,當年的每個小司機是鐵路工人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都能獨立開火車。兒鐵有7個班,配備14名小司機。一有外賓來,兒鐵的大人們都藏起來,從頭到尾由兒童接待。有一些外賓不敢相信火車是孩子開的,坐在司機旁邊觀摩,下了車,摟著孩子又是親又是照像……
『兒鐵已培養了兩萬多對社會有益的人纔。』駱書記稱,積極向上、愛崗盡責,小員工們在兒鐵工作過程中,親身領悟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品德。這些好傳統都是兒鐵應該發揚的。
據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曾燕南講,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軌的初期,專家們曾專門就兒鐵的發展進行研討,專家們的一致意見是:作為城市重要的歷史景觀,兒鐵應該很好地保留。兒鐵應是冰城歷史、文化、教育的綜合基地。
曾燕南曾參與並主持了1997年全國旅游資源普查,篩選後的資源被分為重要、一般兩類,冰城兒童鐵路被列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資源。熱愛勞動、立志為人民服務,成為其不可替代的精神內涵。
新聞鏈接:1956年6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兒童鐵路建成。哈爾濱工務段負責鋪軌,哈爾濱車輛廠負責設計制造列車車廂,蒸汽機車頭由哈爾濱林機廠提供。當年,131名少年兒童為兒童鐵路第一期員工,授予行車權,發給少年司機行車證。50多年來,這條兒童鐵路共承載乘客達2000多萬人次,接待了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