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指數排名居第九位
2008-09-03 14:34: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3日訊(記者 邵奇) 3日,記者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10年來,我省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大幅提高,許多重要指標居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05-2006)》教育發展指數排名中,我省居第9位,屬於高等教育區域競爭力比較強的省份。

  高等學校布局比較合理

  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8所,在校本專科學生63.4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6.78%,高於全國平均值3.78個百分點。在校研究生4.6萬人,居全國第9位。每萬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達220.7人,居全國第10位。『十五』以來,累計為社會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培養輸送近115萬名高級專門人纔。全省13個地市都設有普通高等學校,哈大齊工業走廊聚集了49所普通高等學校,佔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的72.06%。

  學科門類比較齊全

  我省高等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學位授權體系完整,辦學特色明顯。截至2007年,全省研究生培養單位25個,其中高等學校17個。全省具有一級學科博士點4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7個;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林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中藥學等14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居全國第6位。理工學科實力居全國前列,農、哲、醫學科在全國有較高地位,經、法、文、管學科在國內有一定影響。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2003年以來新增為老工業基地服務的相關本專科專業點1257個,佔新增專業點總數的82%。

  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自2003年起,緊緊圍繞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需求,在高等學校建立了10類26個緊缺人纔培養培訓基地,與企業合作建立了37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在全國率先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並擴展實施了『鄉村醫生』、『鄉村教師』計劃。積極組織高等學校科技力量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大力開展聯合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工作。啟動建設了26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推進與企業合作的41項老工業基地振興重大項目和22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為我省建立糧食安全和煤礦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動物重大疫情防控體系、農產品及食品安全體系、農業和林業生態安全體系以及裝備制造、能源工業等行業科技進步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全省高等學校科技產業實現年銷售總額20億元。一些高等學校為學校所在地的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引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能力大幅提昇

  全省高等學校年均承擔科研項目9000多項,5年來獲得科研經費近95億元,其中縱向經費54億元,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10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3項,佔全省獲獎總數的54.8%。2006年,在全國各省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排位中,我省年均獲得科技經費、科研課題、專利申請數與授權數均居第10位,國家級科技獎勵數居第5位。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等不斷取得新突破。

  國際合作日益廣泛

  我省高等學校與42個國家的500多所高等院校及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以俄羅斯科技和教育合作為重點,以韓、日教育交流為傳統優勢,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格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52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113個。

  近5年,外國留學生規模每年增加1000人,其中2007年在校生總數達7000人,居全國第7位。高等學校海外留學歸國工作的教師2250人,每年派出訪問學者和攻讀學位的教師200餘人,聘請海外教師500餘人。高等學校辦學視野不斷開闊,為培養符合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專門人纔奠定了基礎。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改革、大發展,我省現已具備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基礎:在校生規模的擴大使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具備了規模基礎;高等教育辦學條件改善和辦學質量提高使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具備了實力基礎;創新型國家建設對人纔的需求與人民群眾希望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使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具備了社會基礎;經濟社會發展步入良性軌道,財政收入的增加使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具備了經濟基礎。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