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首家戒煙門診探秘 『私人醫生』提供跟蹤治療
2008-09-04 08:05:5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4日訊 今年是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的第三年,黑龍江省首家戒煙門診於日前在哈爾濱市胸科醫院正式成立。日前,記者走進了正在『試營業』的戒煙門診,撥開它神秘的外衣,原來戒煙沒有捷徑,也沒有『靈藥』,戒煙者自身的毅力纔是其制勝的關鍵,但與以往不同,戒煙患者將有『私人醫生』為其提供全程治療。

  多數煙民不知戒煙門診

  『我抽了十多年的煙,戒過幾次卻始終堅持不住。』市民張先生來到設在市胸科醫院的首家戒煙門診,希望借助醫生的力量成功戒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張先生是戒煙門診開診3個多月來的第三位患者,由於多數煙民並不知道哈爾濱市建立了專門的戒煙門診,所以『生意』十分冷清。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年33歲,在某公司做業務員,由於工作的需要,他每天都抽兩盒多煙,煙癮越來越大,可孩子年紀小,妻子一聞煙味就難受,為了家人的健康,他決定來到戒煙門診,希望醫生能讓他『藥到病除』。

  醫生24小時跟蹤治療

  記者在戒煙門診看到,與普通的看病科室不同,在這裡病人沒有明顯的病癥,醫生也無需采用各種醫療器械診斷,有的只是醫生與患者特殊的面對面交流。戒煙門診副主任醫師白慧穎告訴記者,『醫生會全程跟蹤治療,心理輔導+藥物治療是戒煙的主要方式。』

  醫生首先讓打算戒煙的張先生填寫了一份問卷調查,了解其身體狀況、吸煙史和家庭背景等,以判斷他對尼古丁的依賴度和戒煙的決心,並將為他『量身定做』一套治療方案,采用心理輔導和行為乾預主動戒煙療法,同時還可使用尼古丁貼片等輔助藥物治療,減輕患者吸煙欲望,降低對尼古丁的依賴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心理治療是戒煙門診的特色,戒煙中,患者可通過見面或電話,隨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在戒煙初期,醫生每天都會給患者發提醒短信或打電話,同時還會根據患者出現的身體不適用藥,這種『隨身』服務會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行為乾預,讓患者在戒煙過程中心理上獲得依靠。在醫生的乾預治療下,戒煙成功率要高於僅憑毅力戒煙的兩三倍,而這種心理治療完全是免費的。

  戒煙的關鍵還是毅力

  『戒煙沒有捷徑,更沒有靈丹妙藥,成功關鍵還是靠自己的毅力。』戒煙門診醫生趙麗紅說,現在很多來諮詢的煙民都誤認為戒煙門診一定有什麼速效藥,吃了就可戒煙,其實『心藥』最重要。據趙麗紅介紹,吸煙在醫學上已被定為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戒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戒煙手段成功比例上看,個人毅力佔30%,家庭環境的支持佔15%,藥物治療佔30%,心理治療佔15%,由此可見,個人毅力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趙麗紅告訴記者,為了增強戒煙者的戒煙意識,醫生會和戒煙者簽訂『戒煙承諾書』,上面注明『我向自己承諾完全戒煙』。因為在戒煙過程中,戒煙者要經受住接連挑戰,參加聚會時別人敬煙、在公共場合看別人吸煙等,意志力稍不堅強,戒煙就會前功盡棄。因此,趙麗紅會給戒煙者布置『家庭作業』,如扔掉所有與煙有關的東西;和身邊的親友宣布自己戒煙計劃,要他們幫忙監督和鼓勵;少出席聚會場合等。

  戒煙後沒有『後遺癥』

  很多人認為戒煙後,身體失去平衡,會引發支氣管炎或哮喘等疾病,對此,醫生強調,戒煙只會讓人更健康,根本不會出現後遺癥。據白慧穎介紹,戒煙之初,戒煙者會由於停煙後血液中尼古丁濃度減低,加上心理和行為的習慣,而產生戒煙癥群癥,如煩躁、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咳嗽咳痰、心慌、睡眠障礙等,戒煙前3天是戒煙癥狀最強烈的時期,但只要戒煙者能順利堅持半個月,這些癥狀會逐漸減弱至消失。

  白慧穎特別介紹了一些戒煙竅門,如吸煙欲望強烈時,可通過飲水、喝茶、嚼乾海藻或口香糖替代;平時多做運動,體液大量排出,可調整人體內分泌;戒煙引起頭痛時,可做深呼吸,並在睡覺時抬高雙腳等;戒煙後食欲會大增,戒煙者要盡量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此外,白慧穎特別提醒,由於戒煙會引起人體短時間的內分泌不調,所以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戒煙時要注意方法,常與醫生溝通,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

  小資料

  煙草每年撂倒百萬人

  目前,我國吸煙人數約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每年死於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為100萬。如果目前吸煙狀況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與吸煙相關的死亡人數將增至每年200萬,50年內將有1億人死於煙草相關疾病,其中一半將在中年(35-60歲)死亡,大約人均損失20-25年的壽命。研究證實,90%的肺癌、75%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與吸煙有關。男性吸煙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8至20倍。成功戒煙1年後,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大約可降低一半,戒煙5年,卒中的危險可恢復到正常不吸煙者的水平。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