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爾濱12處領事館保護性開發迫在眉睫
2008-09-05 16:27: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坐落在南崗區耀景街22號的前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雜草叢生,主樓建築岌岌可危。

  背景新聞

  哈爾濱自1905年開埠,隨著中東鐵路的興起,哈爾濱作為通向遠東地區的重要門戶城市,曾僑居了30幾個國家的20萬僑民,先後有20多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了領事館、總領館,形成了約十六七個領事館建築,主要分布在南崗區和道裡區。時至今日,這些領事館中有一些在歷史的流轉中被拆遷或損毀,現存的僅有十一二個,還有相當一部分面臨著破落之險。近日,哈市提出了打造『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的近期規劃,以現存的10餘處領事館建築作為資源開闢旅游線。

  保護性開發迫在眉睫

  東北網9月5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提出了打造『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的近期規劃,以現存的10餘處領事館建築開闢旅游線。此次規劃的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就是以市區內遺留的十餘處領事館老建築為主體,通過加強建築保護和完善建築功能,組織和完善旅游路線,形成全國最長的領事館建築博覽線路。

  近日,記者利用兩天的時間,按圖索驥對這些領事館進行踏訪。結果讓人十分震驚:踏訪的12處領事館,雖然都掛上了保護建築的牌子,但情況令人擔懮。其中,破損嚴重的有兩處,一般破損的有五六處之多。坐落在南崗區耀景街22號的前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園內荒草叢生,主樓建築岌岌可危,正門上貼著『危險止步』的警示。位於南崗區吉林街52號的原捷克斯洛伐克駐哈爾濱領事館如今已成民宅,這棟具有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保護建築也因為缺少相應的管理維護而破落不堪——電線繞牆,門前柱子也被後建的門臉包裹起來。在這裡住了30多年的盧大娘說,這棟建築已經有20多年沒有維修過了。

  對此,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說,此次要打造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現有領事館建築多數年久失修,亟待加大保護修繕力度。


 

  『三步走』亟待豐富完善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初步規劃將分三步走:加強建築保護;改善建築功能;開闢游覽線路。為強化歷史建築的印象性,將在道路地圖上繪制保護建築的圖案,起到線路引導的作用,形成全國最長的領事館建築游覽線。

  據了解,對於這一規劃,哈市文化、旅游部門都很感興趣,但目前該規劃還是一個框架式的規劃,僅僅落在紙上。對此,有關人士稱,此規劃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現在的領事館建築多為行政和商業設施,文化宣傳職能不突出。要打造旅游線,不僅要對建築進行保護,還需要進行其功能的轉變,賦予其文化功能,並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高級規劃師張相漢認為,開闢領事館旅游線,不但給哈爾濱增添一處建築景觀,更成為哈爾濱展現多元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在保護這些建築的基礎上,可以將其中的幾個領事館恢復其以前的功能,其他的領事館可建成博物館等,如哈爾濱正在建的『中國哈爾濱國際友好博物館』,就是由原丹麥駐哈領事館改建的,這樣可以讓人們在觀賞建築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則建議,哈爾濱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是一個宣傳哈爾濱歷史和文化的線路,應該打造成一條有特色的旅游線,但它不應該孤軍作戰,應該與哈爾濱的紅色旅游等文化游、特色游等聯系起來,共同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所所長王晶認為,對於旅游業來講,『四季常青』的旅游是最好的選擇,目前哈市冬季旅游熱,夏季旅游正在開發當中,可以將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作為主題旅游,將其打造為哈市新的『四季常青』的旅游產品。

  對於哈爾濱領事館的重新規劃,哈市眾多專家都表示極為贊同,並對其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

  張相漢認為,哈爾濱打造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有利於提昇哈爾濱歷史文化品位,突出哈爾濱的歷史文化特色;同時還能豐富哈爾濱的旅游產業。他說,當時這些領事館的設立主要是為了保護所屬國的僑民,但也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帶來了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以及商業貿易資本。這些讓哈爾濱在最初的50年城市發展史中,迅速發展成為國際化都市,所以哈爾濱領事館在哈爾濱歷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

  劉雲纔說,打造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有利於提高哈爾濱的知名度。他說,哈爾濱領事館集中體現了哈爾濱豐富多元的建築文化,其建築特色在國內可稱得上一流。所以應當把領事館保護好,利用好,讓更多的人通過它既了解一段歷史,又觀賞到一流的建築文化。

  徐蘇寧說,保護開發哈爾濱領事館,就是要為後人留下一筆財富,留下哈爾濱這座城市曾有過的輝煌、豐富多元的文化。他說,城市的歷史是由多種標志性元素組成。哈爾濱這座城市兼具的洋氣、大氣、開放的獨特韻味,與城市初期的僑民文化有很大關聯,而流傳下來的領事館建築文化,更是一種無聲和凝固的樂章,是這座城市雛形期發展中的標志性元素。所以應當加快哈爾濱領事館保護開發的步伐,讓這些塵封的人類建築文化寶藏散發出光彩。 

  王晶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哈爾濱現存的這些領事館建築印證著這個城市過去的輝煌,可以作為主題旅游開發的領事館保護建築游覽線,對體現哈市歷史的歐陸風情、豐富歷史文化名城內涵、樹立國際性城市形象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哈部分原領事館列表

  領事館名稱        建館時間    建築風格       現址用途

  原德國領事館      1910年     文藝復興    省供銷房地產

  原丹麥領事館      1920年     折衷主義     在建國際友好博物館

  原日本總領事館   1936年     折衷主義    哈鐵對外經濟公司

  原意大利領事館   1920年     折衷主義      省廣電培訓中心

  原蘇聯總領事館   1924 年   俄羅斯建築風格       閑置

  原俄國總領事館   1909 年   新藝術運動   隸屬哈爾濱工業大學

  原俄國領事館      1903年    新藝術運動    龍門大廈貴賓樓

  原美國總領事館   1907年     文藝復興         哈爾濱銀行

  原波蘭領事館      1930年   裝飾藝術運動          商鋪  

  原英國總領事館   1928年     古典主義      米蘭時尚婚紗攝影

  原捷克斯洛伐克駐哈爾濱領事館    1931年      古典主義           民宅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