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訊 高尚的師德既取決於教師自律的覺悟,更取決於完善的管理機制,為此,我省一直把師德建設制度化、常規化和規范化作為師德建設的首要任務。5年來,我省通過在全省中小學校開展了師德學習、優秀教師師德事跡報告、師德論壇、師德論文征集和評選等師德宣傳教育活動,使師德建設碩果累累,成為第24個教師節教師們獻給學生的一個禮物。
據了解,2007年,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人事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師德建設的若乾意見》。《意見》提出:『完善師德考核和評估機制,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教育工作和教師資格認定、培養培訓、職務評聘、評優晉級、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據;加強師德建設督導評估;建立有效的師德建設監督機制。』並在全省中小學校開展了師德學習、優秀教師師德事跡報告、師德論壇、師德論文征集和評選等師德宣傳教育活動。
省教育廳師范師資處副處長曲嘉維說,目前,全省各地市都制定了師德建設規劃,出臺了適合本地區教育實際情況的師德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哈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加強教師師德檔案制度建設的通知》和《哈爾濱市中小學師德建設工作評估方案》;齊齊哈爾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學校師德建設工作評估標准》、《中小學教師師德評價標准》和《中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牡丹江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八不准』》等。這些規章制度的出臺,使師德建設工作有章可循,更加規范、更加有效,逐步把師德規范轉化為教師的內在理念和自覺行動。
記者了解到,省教育廳以教師節表彰獎勵活動為契機,在榮獲表彰的師德標兵和優秀教師中選拔出一批代表,組成教育系統師德報告團,分別在哈爾濱、佳木斯、雞西等多個地市進行巡回報告演講。充分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樹立起新時期教師的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建設的標杆。使教師在工作崗位上有幸福感、成就感,增強了廣大教師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哈爾濱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哈市開展的各中小學校『萬名教師進家庭』活動使師德建設更具貼近性。活動中,班主任教師紛紛通過走訪、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廣泛接觸。據統計,哈市對五類人員家庭和起始學年家庭的家訪率達100%。道裡區安陽小學的教師在家訪後記錄『家訪隨筆』,並通過承擔學生的看護費、幫助失業家長推薦工作等形式,幫助學生、家長解決實際困難,以行動溫暖學生、感動家長。
牡丹江教育局靠建立機制保障師德。建立了師德師風長效管理機制,聘請了『師德師風監督員』,建立師德師風投訴制度,設立舉報電話,發放征求意見函,進行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廣泛接受監督。制定了《中小學班主任行為規范》、《教師五不准》、《中小學教師36個應該怎麼辦》,嚴格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近年來,黑龍江省各中小學校紛紛在師德教育活動中開展師德承諾活動,確定個人師德承諾內容,簽訂師德責任狀,並每學年總結踐行師德承諾,取得很大成效。
據悉,省教育廳在每年教師節期間集中開展師德教育、表彰、宣傳活動,表彰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輔導員、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編輯:李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