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埠公交車由『私營』重新變『民營』 市民叫好
2008-09-07 10:20: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慕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7日訊 不久前,哈爾濱公共電車總公司陸續回收7條外包線路,讓這7條『民營』狀態下市民意見頗多的公交線路,在『國營』的機制下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如今的「國營」與早先計劃經濟時期的「國營」不一樣了。』這是市民對公交國有企業經營的普遍認可。

  記者從哈爾濱市交通局公共交通管理處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共有公交車線路130餘條,上線運營的公交車4000餘輛。這些線路近六成是由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兩家國有公司負責運營,其餘由民營企業經營。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公』改『私』,在當時的特定條件下讓哈爾濱的公交運營市場煥發了生機,而如今反轉過來的『私』改『公』,讓市民們看到了『國營不再是大鍋飯』的轉變。

  1當年『公』改『私』,是無奈之舉

  1927年10月,哈爾濱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開通,這條線路的開通標志著哈爾濱公共交通的誕生。到上世紀60年代,哈爾濱共有9條有軌線路,137臺有軌電車從事公交運輸,在當時這是哈爾濱公交的主體。上世紀50年代末期,在有軌電車的基礎上,哈爾濱開始發展無軌電車,1958年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開始運營。此後的幾十年間,公交部門在哈爾濱市區主乾道大力發展無軌線路,鼎盛時期,哈爾濱共開闢了11條無軌線路,架設了線網300多公裡,450臺交接式電車(長如兩節公交車,中間用皮帶和轉盤連接)投入運營。8個變電站及一整套線網、車輛、電站的專業維護隊伍保證著11條線路的正常運營。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哈爾濱的市政路橋建設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隨著路橋改造,無軌電車的線網被逐步拆除,無軌電車的運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網線沒了,電車的運營無法繼續,職工該怎麼辦,公司還能不能生存?當時我們的企業就站在懸崖邊上。』哈爾濱公共電車總公司副總經理江守智說:『在萬般無奈下,我們決定改用汽車運行原有的電車線路,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電改汽」。』由於政府投入不足,企業自身又無力承擔『電改汽』的巨大投入,於是電車公司采取了社會融資、職工集資等多種方式,通過合作經營和資產委托經營的形式把公司所屬的21條公交運營線路『承包』給了個人。『這是我們在當時特定條件下的無奈之舉,至少保住了我們「電車公司」這個「番號」,讓職工不下崗還有班可上。』江守智說。

  2初改之時,獲得大多數市民『滿意票』

  2000年到2002年,剛剛實行『電改汽』和『承包經營』之時,哈爾濱市民都對當時的公交運營狀況大多數都投上了滿意票。江守智介紹,因為那時舊有的電車車況都很差了,很多也都到了使用年限,正處於一個大調整的時期,全部『電改汽』後,呈現給市民的都是全新車輛,給市民的感覺就是一下提昇了一個大檔次。因為全部都是新車運營,車輛故障少,運營效果也好,而剛剛下馬的電車由於線路拆除、車輛老化等問題,常會出現途中拋錨等問題,於是在當時的媒體調查,市民對於這種『個人承包』都很買賬。

  『民營性質的運作方式,也給當時的公交線路運營注入了新風。方式簡單、包袱少,管理嚴格等等也都是原來國有企業所不及的。這種新形式下的新的運作方式,既緩解了當時電車公司企業的困境,又解決了市民出行乘車難的問題。』江守智說。

  3姓『私』幾年後,頻頻露出新弊端

  通過幾年的這種合作、委托經營的運行方式,種種弊端也突現出來。由於投資者都是以贏利為目的,偏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服務不到位、車輛維修保養不及時、安全性降低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到了臨近合同期滿的時候,車輛不再更新維護、上線車輛不足、車次減少等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112路,最初合作經營一方曾投入30輛車進行這條線路運營,可是到了後期卻只有9臺車在線路跑,118路也是如此,全線只有8臺車在運營,這樣的運營狀況令市民怨聲載道,投訴不斷,漸漸地經常坐此線路公交車的市民自然就要改乘其他線路車,久而久之本來一條經過認真的市場調研、努力開發出來的公交線路就會因為乘客的大量流失而失去生命力。

  民營機制參與公交運營在給哈爾濱公交市場帶來一股新風的同時,也顯現出來特有的弊端。由於民營企業的大量湧現,公交線路設置重復、線網布置不科學的問題十分突出。以南崗區大直街為例,最多時那裡有13條公交車線路,車行混亂、站臺擁堵,車輛爭道搶行、超速行駛、事故頻發。公交企業之內的惡性、無序競爭加劇,使公交市場一片混亂。

  哈爾濱市公交行業的『龍頭老大』———哈爾濱公共汽車總公司同樣也有這樣的經歷。

  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運營部劉部長對記者講,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公司也對所擁有城市公交線路進行市場化運作,外包給個人或是采取合作經營的方式。『那個時期國有公交企業走這條路也是大勢所趨。車輛更新維護不足、公交企業職工收入低積極性難以調動,那時車輛破、服務差,高峰時段擠不上車、車輛中途拋錨、乘務員與乘客爭吵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公交企業又無力解決,要想改變公交現狀,只能走市場化的道路,這也是全國公交企業共同探索的方向。就如同其他行業改革一樣也面臨著探索和失敗一樣,這是改革所必須承受的。最初的市場化運作的確對當時的公交現狀起到了緩解的作用,車輛更新了,運營准點了。但是為了保證運營准時,公交車在馬路上上演「瘋狂老鼠」的情景市民們應該還記憶猶新。』劉部長說。經過幾年的改革探索,1998年開始,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對於外包的公交線路開始逐步回收,到2002年所有外包線路全部收回,再次實行『國有經營』。

  4都是姓『公』,如今與過去大不同

  公交車運營線路的『國有回收』令一些市民惴惴不安:當初因為政府投入不足,國有企業無力經營纔走市場化運作道路,現在又都『收回』了。收回來後會是啥樣?不會『一朝回到改革前』吧?

  『民營機制介入的這幾年裡,不但保住了公司,讓我們國有企業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這些年我們公司采取了多種方式增收節支,經濟實力逐步回昇。』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副總經理江守智說:『從2006年底我們開始著手線路回收工作,到今年5月,先後將110路、85路、117路、104路、107路、118路、112路7條線路收回。先行回收的線路都是市民投訴多、反映差、運營效果不好和臨近合同末期的線路。公司就是要通過回收,來挽救這些線路,也希望通過它們能讓市民們看到現在的「國有運營」到底是什麼樣。』據了解,回收後的104路是公共電車總公司著力打造的一條精品線路。2007年12月,首批30輛新車上線運行,今年6月再次投放35輛新車,現在104路公交車隊是65臺新車運營,堪稱是哈爾濱市公交運營的『豪華陣容』。今年6月末,在剛剛回收的112線路上,『電車公司』投放了10臺新車,已經訂購的20臺新車9月末到,到時112路也將實現全線30輛新車運營。與此同時對已經回收的118路、107路線路上的車輛,電車公司還進行了車輛整備,維修座椅、車輛噴漆,使車容車貌大大改善。哈爾濱市的夕陽紅老年服務隊多年來一直在為公交運營企業義務進行著車輛運營質量的監督工作,從老人每月送交公司的厚厚的幾十頁紙的詳細監督記錄看,回收後的改變是顯著的。夕陽紅老年服務隊隊長李坤纔老人說:『原來「回收」之前我在118線路上實地走訪,最長一次候車長達22分鍾,現在再也不會有這種現象了。104路兩邊的終點站已經形成了排隊上車的良好風氣,高峰時段線路的隊長和書記都會在站臺上維持秩序……』

  記者從市交通局了解到,公交市場最終要形成國有企業為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以國有企業主導的公交市場,有諸多益處,由於國有企業車輛多,資金相對充裕,有專門的維修保養部門,對車輛維修、保養、更新也及時到位,有利於環保;對公交企業整合後,政府的相關政策、法規更加容易傳達,針對應急情況也更容易統一協調、調動等。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