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過度包裝無處回收 豪華月餅禮盒不如廢報紙值錢
2008-09-07 15:12:0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秋節即將到來,許多制作精美、材質上好的禮品包裝物、裝飾物,又擺上了各大商場的櫃臺。可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些包裝包裝物大多屬於過度包裝,很大一部分還面臨著無處回收的尷尬境地。這些過度包裝而產生的『豪華垃圾』,正造成人力成本和資源的雙重浪費。

  節日送禮禮重包裝也『重』

  中秋節前,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許多超市都在醒目的位置開闢了中秋佳節專賣區,而各大商場超市煙酒茶櫃臺上,也再次出現了不少豪華包裝的禮品。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一般情況下高檔月餅的大禮盒,裡面往往只有八塊月餅。這八塊月餅被穿上了四件外衣:塑料獨立包裝後,不是被裝入了考究的鐵皮盒子,就是被裝入一個個漂亮的硬紙盒,再裝進一個襯著海綿墊的大禮盒。顧客購買後,大禮盒還要裝進一個精美的硬紙手提袋……這盒包裝精美的月餅被賣到398元一盒。

  記者還注意到,標價高達598元一盒的月餅,其月餅數量也只有小小十塊。

  在某商場煙酒櫃臺,記者看到,一瓶標明產地法國的某品牌酒售價為680元,而旁邊另外一瓶用大木盒包裝的同品牌酒,配上一套精美的公道杯,標價就變成888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場上的保健品、洋酒、食品、茶葉等物品往往采取豪華包裝,而裡面的實物倒成了配角。

  一盒冬蟲夏草,總共不過20來根,盒子卻足有兩包煙那麼大,其中,棉花、泡沫塑料、硬卡紙等包裝物佔去了近一半的空間;一盒魚翅,就薄薄一層,重量不過十幾克,可偏要墊上一層厚泡沫塑料,造成容積龐大的假象……

  酒類、保健品、化妝品、高檔食品都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過年過節總得買點禮物送人,不買「禮盒裝」的又覺得拿不出手,』所以很多人明知是花了冤枉錢還是要購買包裝高檔的禮品。采訪中,不少市民都有同感。

  鑲金邊的包裝當廢品都沒人要

  2日,記者以賣家中的廢報紙為由,找來收廢品的姜女士。

  在廢報紙中,記者有意夾著幾個保健品、化妝品的包裝盒子。當記者尋問這些包裝精美的盒子能賣多少錢時,姜女士說,『這只能是當成廢舊紙殼賣,價格麼,當然比廢舊報紙便宜。廢舊報紙每公斤0.8元,舊紙盒每公斤0.6元錢。』之後,姜女士又指著兩個精美的化妝品盒子說,『這個是木質的,那個是纖維板做的,裡面的綢緞、海綿、泡沫塑料廢品收購點不收,我們也不要。』

  記者表示這麼好的盒子,制做成本少說也得好幾塊錢,賣廢品總該值些錢吧。『別說是綢緞包裝的盒子,就是紫檀木和鑲金箔的禮盒我也都見過,可是廢品收購站不收,白送給我們還行,花錢收肯定不要。』姜女士回應。

  可當姜女士看到包裝盒裡有泡沫支橕時,她麻利地把泡沫拆下來,把一個個包裝精美的紙盒拆開疊成片狀,上稱稱量。

  鄰居王師傅告訴記者,春節前,兒子、女婿買回了不少禮物,包裝盒都十分精美,不少白酒盒子是木質的,裡面瓷瓶上還鍍了金。可送到收購廢品的手上,人家卻說木質的盒、瓷瓶都不回收,只收普通的白酒瓶和易拉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過度包裝物既不能二次利用,又沒收藏價值,為此大多數市民在處理這些禮品包裝盒時都選擇了丟棄。

  年節是破爛王眼裡的『雙節』

  3日,哈市道裡區一食雜店要處理一批包裝盒,記者找來收廢品的李榮,趁他上門服務的時候,與他攀談起來。

  『我老家在安徽宿州,人多地少,忙活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這些年家鄉就陸續有人出來收廢品,出來早的早就發了,家裡都蓋上小樓了,我出來的晚,是跟著表哥前年纔出來的,但一年下來咋也比打零工強,掙錢也容易,不算太累。』李榮很健談。

  當記者問他啥時收廢品最容易時,李榮嘿嘿地一笑,說道:『大家過節,我們也就跟著過節唄!平時的日子,大家賣的廢品都比較少,連幾毛錢也計較,可過年過節就不一樣了。春節、中秋、『十一』過後都是廢品回收的「節日」,市民家裡的廢品特別多,我們都能賺點小錢。過幾天是中秋,中秋過後還能收上來不少廢品。』說到這,李榮的嘴角露出笑容。

  據李榮介紹,收廢品的人最盼過年過節,尤其是春節,他今年春節初四就從家鄉回來收廢品。以前,他往往在一個小區裡要轉悠一兩個小時纔能遇到一樁生意,但春節過後,只要進到小區吆喝幾聲,就有居民叫他上樓收廢品。而且廢品幾乎都是裝食品紙箱和酒瓶、易拉罐等。

  一些住在六七樓的居民,對於廢紙箱的數量和重量也都不像平時那麼計較。只要象征性地給點錢,居民就會讓他將紙箱收走。有一些居民甚至只要求把這些東西搬下樓,給不給錢都可以,出來不過一兩個小時就收了幾十公斤廢品。

  李榮說,過節時,每天從垃圾箱裡光各種禮品包裝盒就能撿到五六十公斤。當記者問他春節過後一天能不能掙上一兩百塊錢時,李榮笑著不肯回答,只是說生意不錯。

  李榮說,明年春節他想把老婆孩子接過來,在哈爾濱過年,這樣既省了回家的車費還能利用過節期間多收些廢品。

  富人區盛產高檔廢品

  李榮說收廢品和其他生意一樣,也講究『地界』。他說,『收廢品最好是靠近大企業和大飯店,但大企業和大飯店的人都很精明,有的把廢品直接賣到收購站,不給具體管事的一些好處人家也輕易不會把生意給你。』

  『廢品收購競爭也挺激烈。』李榮說,『中央大街附近、花園街一帶、開發區一帶生意都挺好,但都欺生,我表哥在這一帶收廢品七八年了,每次出來乾活,我表哥、表嫂、侄子、加上我一家四五口都在附近轉悠,畝的就是相互間有個照應。』

  據李榮介紹,一般房價貴的地方住的有錢人多,生意也很火。但現在很多封閉小區都有保安,有專門收垃圾的人,有些富人不在乎賣廢品的幾個錢,一些廢品就直接讓收垃圾的給拿走了。

  李榮說:『好單位的家屬區大多在繁華地段,去年中秋過後,他在中央大街附近一家屬區裡收廢品,家家戶戶扔的東西都差不多,包裝精美的水果盒,還有成箱的過期牛奶,一看就是單位發的福利。那段時間,光鐵質、紙質月餅盒就收了二三十公斤。』

  中秋節過後半個月時間是收購月餅包裝的高峰期。李榮介紹說,鐵質月餅盒都是馬口鐵,輕薄易鏽,回收價值不高,回收價和紙質的一個價,0.6元一公斤。這些東西雖不像廢舊金屬那樣值錢,但積少成多,數量一大就有不錯的效益。『找准好單位的家屬區,人家過節福利多,我們也有好收入,大家都開心。』

  專家建議:只買對的,不選貴的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儀、注重交往的國家,古往今來,送禮之習俗實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過去是『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而現在卻變成了不論禮輕禮重,即便是鵝毛,外包裝也要『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瑞正對過度包裝想象做出這樣的評價。

  他說,現在送禮都要個體面、大方,『拿得出手』,因此,禮品盒的出現就是順應了這種需求。但當其變得越來越豪華,越來越貴重,甚至超過了物品的本身價格,其過度包裝已經給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成為一種畸形消費模式———買的人明明知道花了冤枉錢,還是硬著頭皮買;收的人明明知道收下一堆無用的『垃圾』,仍笑納。

  而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廣橫則認為,過度包裝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因為豪華禮盒尚有市場,有需求自然有供給;另一方面,市場監管絆倒在『度』的門檻上。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標准來衡量和限制企業的產品包裝,更談不上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約束過度包裝。因此『過度包裝界定難』就造成了目前的監管真空。

  他說,目前,社會消費風氣偏於虛偽和不實在,消費者必須改變盲目、虛榮的攀比購物風氣和消費觀,只買對的,不選貴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商家也應該建立良性的、長久的競爭機制,樹立良好的社會觀念和道德觀念,從源頭上入手,減少過度包裝。只有商家、消費者、監管部門達成共識、齊心協力纔能制止過度包裝想象的泛濫。

  鏈接:

  國外對過度包裝的控制

  韓國:制定《關於產品各種類包裝方法的標准》,對包裝空間和包裝層次(幾層包裝)都作了明確規定:各種加工食品、酒類、營養保健品、化妝品、洗滌劑、日用雜品、藥品等的包裝不能超過兩層;筒裝和瓶裝飲料、襯衫和內衣只能有一層包裝;飲料、酒類、化妝品(包括芳香劑,不包括香水)、洗滌劑、襯衫和內衣等的包裝空間不得超過10%;加工食品和保健營養品的包裝空間在15%以內;糖果點心和藥品的包裝空間不超過20%;文具類和錢包、皮帶的包裝空間為30%以下;花式蛋糕、玩具和面具等的包裝空間不超過35%。

  德國:於1991年開始實施《包裝條例》。該條例對廢棄包裝的回收、重新利用及利用比率做了相關規定,並以法律形式強制要求生產商和經銷商必須對其產品包裝的回收和處理負責。根據條例規定,以膨大包裝誇大內裝物容量的行為屬於欺騙行為,將予以處罰。比如,把紙盒包裝裡折疊的單瓦楞紙板襯墊安排得極松弛以使紙盒尺寸加大,讓人產生錯覺等行為,均屬欺騙性包裝。

  法國:大部分商品包裝上都印制了由兩個首尾相追的弧形箭頭構成的綠色圓點標志,意為循環利用。任何商品,只要包裝上印有這種『綠點』標志,就表明其生產企業已為將來自己產品廢棄包裝的回收處理交了費。根據規定,法國企業所繳納的『綠點』標志使用費允許部分計入商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由於使用費與包裝材料的用量掛鉤,而產品價格又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生產企業均想方設法簡化包裝和方便回收,從而降低成本,使產品更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