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關於教師節的記憶都是無比幸福的,鮮花、掌聲、禮品甚至出國旅游,樣樣『沁人心脾』、喜上眉梢。但對於特教老師而言,由於崗位特殊,9月10日與一年中的其他364天沒什麼區別,或許因為周圍親友的不解,心中更不是滋味。
物欲甚囂塵上的當下,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准愈加單一,成功與否無不與收入多少緊密相連。好在『尊師重道』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絕大多數教師的福利待遇已今非昔比。再加上『狀元』、『昇學率』的『日漸得寵』,教師這個行業可謂『名利雙收』。如若自己的哪個學生日後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當老師的自然『功不可沒』!可這一切對於特教老師來說難免『遙不可及』,她們的成功又該如何考量?
肢體與智力上的殘缺,並不意味孩子們得到的愛就會殘缺。因為特教老師更清楚,每一個學生都是父母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為了師道的責任、大愛的諾言,她們付出無數艱辛,每當看到孩子們細微的進步,都是心如蜜甜。而對於生活在角落裡的非健全孩子來說,整日操勞的教師就是信心的采集器、希望的播種機——灰暗的世界在耐心的教導下與無微不至的關懷裡逐漸變得五顏六色。或許這就是特教教師的成功,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潤物無聲。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