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體育
搜 索
哈爾濱體育專家幫你看殘奧會 揭殘疾人運動分級奧妙
2008-09-14 16:08:31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莊茂花

  東北網9月14日訊 『今年的殘奧會實在是太精彩了,看過了奧運會再看殘奧會一點都不覺得乏味,反而覺得殘奧會更加激動人心,看我這手心裡都是汗。』11日,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系副教授莊茂花正在電視機前面觀看比賽,她興奮地對記者說。

  『今年殘奧會比賽真精彩』幾乎是記者采訪到的幾位殘疾人運動專家的一致說法。中殘協國家級醫學分級師周振熙說:『奧運會是健全人的體育盛會,殘奧會是殘疾人的體育盛會,兩者從運動技巧、體育精神上都不分上下,而殘疾人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堅強毅力是正常人無法想像的,關鍵是你要會看,想從比賽中讀出更多的東西,就要更了解殘疾人比賽的規則,更了解殘疾人比賽的運動規律。』

  比賽最初是為康復

  周振熙本身是一位康復科醫生,在省民政慈善醫院工作,他和同事李剛是省內僅有的兩位中殘協國家級醫學分級師。從四五年前他們就開始為國內各種大型的殘疾人運動會服務。

  周振熙說:『正常人的體育比賽是耐力和體力的對抗,而殘疾人比賽則是體育精神的體現,代表了人類平等共享、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正常人運動有明確的目的性,為了增強體質、保持健康的狀態,殘疾人參加運動也有明確的目的性——激發殘疾人的潛能,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據介紹,最早在殘疾人中開展體育運動是1948年,舉辦比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殘疾人的功能恢復。當時,二戰剛剛結束,許多軍人因戰爭導致各種各樣的殘疾,為了改善他們的身體功能狀況,克服心理障礙,英國著名的脊髓損傷專家L·Guttman在英國倫敦附近的斯托克·曼德維爾首次組織了輪椅運動比賽。

  在殘疾人比賽設立的初期,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殘疾人投身到殘疾人的運動當中。這個人是美國的盲人查理,他為了搶救一名戰友而不幸雙目失明,失明後,他決定從事一項完全嶄新的運動——高爾夫球。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手叫做霍根。查理有一個夢想:就是不但要見到他,而且還要和他打一場高爾夫球。在好友的撮合下,他們見面了。一見面,查理很唐突地和霍根先生說了一句話:『霍根先生,你願意與我賭輸贏嗎?』霍根先生回答到:『我不能與你打賭,這樣做不公平。』『來吧!霍根先生,每個洞一千美元,如何?』查理回答到。霍根說:『不行,你雙目失明,我如果這樣做就顯得非常不光彩了。』『先生,你是膽小鬼嗎?』查理咄咄逼人。霍根沒有辦法,只好說:『好吧,不過我要先聲明一下,我是絕不會讓你的。查理,由你來定時間和地點吧。』接下來,查理說了一句足足振奮殘障者半個世紀的話:『今天晚上10點在這個高爾夫球場。』因為當時這個高爾夫球場晚上沒有燈光。

  周振熙說,確立了殘疾人比賽後,像查理這樣偉大的殘疾人運動員層出不窮,像我國著名的殘疾跳高運動員侯斌、游泳運動員何軍權,還有本屆殘奧會上湧現出來的被稱為『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他們都是運動明星,他們的努力改變了人們對於殘疾人運動的看法,也就是『殘疾人比賽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有競技性和觀賞性。』


周振熙

李剛

  殘疾人運動分級的奧妙

  李剛說,想真正了解殘疾人比賽,就要先了解比賽的分級規則,否則肯定會一頭霧水。

  對殘疾人運動員進行醫學和功能分級,是為了保證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公平性,將功能障礙程度相同或相近似的運動員分在同一個級別開展競技。『這就好比是拳擊比賽按體重分不同的量級一樣,不同情況的運動員身體的靈活程度、功能和力量都是不同的,只能同一級別的運動員在一起比賽纔具備觀賞性。』李剛說。

  但殘疾人運動員的分級要遠比拳擊比賽復雜得多。據介紹,早期的殘疾人體育運動分級主要是以醫學檢測和評估為主,所以開始時稱為醫學分級。但隨著殘疾人體育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傷殘所造成的運動功能障礙,在不同的項目中,其影響程度不盡相同,也就是說,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其運動能力的要求不同,而且,在靜態和運動中運動員的表現也不盡相同。為此,一些項目逐漸加大了運動中檢測的力度,如游泳、乒乓球、籃球等,所以,後來將醫學分級改稱為醫學和功能分級。

  據李剛介紹,整個分級過程通常包括:醫學檢測、相關運動功能能力的測試和賽場觀察三個部分。李剛說:『殘疾人比賽分級特別細,細到什麼程度,不同部位的截肢規定不同的級別,同一部位的截肢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級別,為什麼,肌肉殘存的程度不同,再以脊神經損傷的殘疾人為例,盡管從醫學上看可能傷殘的程度是相同的,但作為殘疾人運動分級有的能做出彎腰的動作,有的做不出來,那麼他們的運動分級就不一樣。』

  代碼數字越小殘疾程度越高

  據周振熙介紹,北京殘奧會的比賽項目有20個大項,即射箭、田徑、硬地滾球、自行車、馬術、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盲人門球、盲人柔道、舉重、賽艇、帆船、射擊、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輪椅擊劍、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和輪椅網球。根據殘奧會規則,所有項目將根據運動員的殘疾類別和殘疾程度進行分級,共設471枚金牌,以保證體育的公平競爭和比賽安全。

  周振熙說:『一般情況下,在運動員進行比賽之前,現場解說員要先報出一串字母和數字,這就是殘疾人比賽的醫學分級代碼,這組代碼裡,一般字母是代表運動項目,後面的數字則是代表殘疾的程度。比如在比賽中,F代表田賽,T代表徑賽,F11是指雙眼無光感,或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離、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認手的形狀的視力障礙運動員參加的田賽項目。』

  這是最簡單的,多數的情況下殘疾人比賽的分級都比較復雜,有時在一個層面分級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亞分級。『分級的復雜性決定觀眾不可能將所有的代碼都搞清楚,但觀眾可以記住一些分級的原則,比如代碼中的數字級別一般是由低向高排列,級別最低數字越小說明殘疾程度就越高。』

  『殘疾人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是比照奧運會的項目設立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奧運會項目都能在殘奧會中找到,有些危險性大的項目,比如體操和跳水在殘奧會裡是不設立的。還有並不是只要是殘疾人運動員就能參加所有的運動項目,有些項目是專為某一類殘疾人設立的,比如腦癱足球,在所有的殘奧會項目中,只有游泳是適合所有類別的殘疾人參加的項目。』周振熙說。

  據周振熙介紹,殘奧會對運動員分級工作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分級人員在賽前完成了殘疾人運動員的分級後,對於那些不能完全確認的運動員還需進行賽場觀察,對於不符合賽前所確定的級別的運動員,通過賽場觀察後要進行及時修改,以便確定最符合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參賽級別。


 

馮洛坤

  平衡性和力量很重要

  那麼觀賞殘疾人比賽與觀賞健全人的比賽有哪些不同呢。

  省殘疾人游泳隊的教練馮洛坤認為,一般的健全人在看殘疾人比賽的時候會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殘疾人運動員的這種奮斗精神,在觀賞比賽的過程中汲取殘疾人運動員的那種精神力量,這時人們的欣賞還是停留在精神層面上,是對運動員的一種佩服;第二階段,人們由佩服轉向了驚訝和贊嘆,由不相信到相信,原來殘疾人運動也這樣精彩,這時的觀賞纔真正回歸到比賽本身,纔能真正體會殘疾人比賽的魅力。』

  9日,馮教練帶著自己的七八個小隊員出現在省農機學院的游泳館,這些運動員都是我國殘疾人運動的明日之星。看著這些運動員,馮教練眼神裡流露出愛意,『你看看他們,在泳池裡你能看出他們與健全人有什麼不同嗎?』

  馮教練說,觀賞殘疾人比賽其實與正常人比賽差不多,因為運動技巧都差不多,『比如蝶游,有些運動員上肢有殘疾,不能有效劃水,但是劃水動作也要做出來。』

  『運動無非就是力與美,殘疾人比賽是運動,也就蘊含著力與美。』馮教練說,『但是由於殘疾人的身體條件,殘疾人運動中一些特殊的技巧也是人們應該關注的。』

  首先是平衡能力。『正常人在運動中保證不摔倒不是太難的問題,但對殘疾人就不同了,他們要在運動中保持平衡需要在訓練中付出巨大的努力,這時觀眾應該給他們以掌聲鼓勵。』馮教練說,游泳比賽中殘疾程度級別最高的比賽,參賽運動員在陸地上根本無法活動,而經過長期的訓練,他們在泳池中能保持平衡。

  其次是力量美。馮教練說,殘疾運動員的一個特點就是健全肢體的力量特別大,因為他們平時生活和運動都要靠健全肢體,許多下肢殘疾的運動員上身肌肉特別發達,觀賞他們的肌肉線條和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超人的力量也是一種享受。

  觀賽要學會鼓掌

  『對於殘疾運動員來說,參加比賽除了克服殘疾軀體帶來的不便之外,還要克服心理障礙。』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系副教授莊茂花特意強調說。

  據介紹,一些殘疾運動員,比如腦癱運動員,先天的肌肉類型就是特別容易緊張,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加倍的。

  莊教授說,了解了殘疾人運動的一些規律後,『我們在觀看比賽時就要注意,特別是在現場,給運動員鼓勵,還不能給他們帶來特別大的壓力。』一般情況下,觀看肢殘運動員的比賽時,要給予熱烈的掌聲,以幫助他們克服羞怯的心理。在觀看盲人運動員比賽時,則要安靜,因為盲人運動員是靠聲音引導的,在比賽結束後再鼓掌。而對於腦癱運動員則不要過於激烈鼓掌,避免運動員由於興奮而肌肉緊張,動作做不到位。

  莊茂花是剛剛在北京殘奧會上獲得兩塊金牌的運動員吳晴的啟蒙教練。她告訴記者,吳晴的比賽動作就有些僵硬,可見殘疾運動員承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李剛說:『我國是殘奧會金牌大戶,近些年屢次獲得金牌總數第一,同時,我國也是殘疾人的體育大國,據相關統計,全國有殘疾人約七千萬人,三分之一在從事體育鍛煉,可以說,從比率上看,殘疾人參與鍛煉的人數應該高於健全人,這一點也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