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訊 為了計量准確,香坊區供電局在7月份,給轄區居民統一更換了電表,一個月後,居民反映電量表示數患了『高血壓』,個別商鋪一個月的電費額從200多元猛增到900多元。
換塊電表電費高得嚇人
據香坊區的部分居民反映,自從7月換了電表,電費高得嚇人,不知道是不是電表在作怪。接到電話後,記者趕到三輔街實地調查。居民們紛紛拿出最近的繳費單訴苦:附近街區7月初統一更換的電表,居民門發現自家電表的表示數猛增,跟患了『高血壓』似的。大家相互詢問後發現,感覺新表蹦字快的居民很多。不僅居民感覺電費奇怪增多,周圍餐飲、商鋪等也都反映電費反常增高,特別是附近的星海面館,電費從200多元猛增到900多元。電業部門解釋說,新電表的靈敏度高,但也不至於成倍漲啊,讓人難以接受。
劉女士拿著『用戶最新查詢』單據對記者說,自家的小房只有17平方米,沒孩子,家裡的電器只有一臺小冰櫃,以往用電量很少。記者看到,劉女士手中的單據顯示,1月份的用電量49度,5月份52度,7月份為32度,而8月份一下子躥到84度。劉女士說,自己平時很節儉,很少點燈,電視也不經常看,這幾個月家裡的用電沒有變化,怎麼可能突然多用出那麼多電?趙女士說,家裡面積40多平方米,電器不多,平時用電在60元錢左右,在春節等用電高峰時纔達到70多元,從沒超過100元。而且,從來不欠費,每次都是300元、500元一次性交錢。換表後的8月16日,她第一次收到電業局的欠費通知單,告知她欠費70多元錢。她告訴記者,換表後,他們家三口人出門旅游10天,當時,她曾聽說插銷不拔電表也計費,因此,除了冰箱和一個5瓦的魚缸插銷沒拔外,其他插銷都拔掉了,可電費卻超高。她拿出『黑龍江省電力銷售發票』,上面顯示:7月22日交費42.84元,8月15日交費106.59元。相鄰的兩個月,電費高出一倍多。趙女士說,換表前,香坊區供電局在居民樓道內貼通知說停電換表,讓各家將當前的電表數抄下來。當時,並未在意。過了一個月後,發現電費奇怪地增高,向周圍居民打聽後纔發現,許多人家都有這種現象,這纔感覺不對勁。
記者在三輔街上的『高師傅麻辣牛肉面』的用電單據上看到:7月份用電量215度,電費195.22元;8月份用電量1012度,電費918.90元。在『雲南過橋米線』店鋪,老板告訴記者,他們都是下崗職工,小店掙錢不多,平時電費七八十元錢,現在一個月達到300多元電費,吃不消。現在,店外燈箱不敢開了,店內4盞燈撤掉了2個。家樂糕點屋老板說,現在電費太高了,比房租都高,冰箱都不敢用了。
供電局:過去是居民佔了便宜
發現電費增高帶有共性後,許多居民認為問題可能出在新換的電表上,於是向香坊區供電局了解情況。工作人員答復稱,新換的電表特別精確,像刮胡刀、充電器等小電器如插銷不拔,新電表都會計量到,以前的電表檢測不到,你們佔了便宜。
供電局的解釋沒有獲得居民認可,他們繼續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於是,8月26日,三輔街上四家餐館老板,與香坊區供電局、市計量檢定測試所的工作人員,一起拆下4塊電表,到市計量檢定測試所進行校驗。3天後,檢測結果出來,市計量檢定測試所認定,被檢測電表全部『合格』。
10日中午,記者隨反映情況的幾位居民一起來到香坊區供電局。香坊區供電局羅副局長接待了居民代表。對於居民反映的問題,她解釋說,新更換的電表靈敏程度高,用一點都能計量到。羅副局長表示,已經請市計量檢定測試所對4塊電表做了檢測,檢測結果證實『合格』。如居民仍有異議,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對其他沒有進行電表檢測的居民的投訴,她建議居民要相信科學,也可以到質檢部門進行檢測。
檢測前後不一樣電表真的正常嗎?
市計量所檢測後,一些居民發現,電表的高血壓降下來了,只比換表前稍快一些,突然變得比較正常了。突然的變化讓居民們對這種『正常』表示懷疑。
居民藏女士說,發現電表轉字太快後,她將情況反映給供電局,工作人員現場檢測,結果為誤差在+1.58%。工作人員告訴藏女士,國家規定電表誤差率在正負2%之間,因此,藏女士的電表經檢測屬於『正常』。臧女士仍然懷疑電表有問題,8月24日,她們家特意做了一次試驗。當晚,她將家裡所有電源插銷———包括電視、洗衣機、排煙罩、熱水器等都拔掉,連冰箱插銷都拔掉,只有設在走廊的電閘沒拉。第二天一早,藏女士發現電表仍在轉,並從『257』走到『261』。這一發現讓臧女士大吃一驚,她馬上找到香坊區供電局。2天後,工作人員再次現場檢測後,告訴她電表誤差率為+0.4%,『正常』。9月9日晚,臧女士像上次一樣又做一次試驗,第二天發現,電表不再走字了。對於這些變化,藏女士感到困惑:調試電表的權力歸電業部門,為何換電表後兩次檢測結果不同。而且,檢測一次電表就走得慢一點?為何檢測誤差率都為正數,沒聽說過誰家為負數?為何現在又奇怪地正常了?這種『正常』是正常現象嗎?一位面館老板曾做過記錄,電表檢測前每天走18-20個字,檢測後一天走10-12個字,比換電表前稍快一些,但基本能接受。現在,對於換表後,7月22日電費195元,8月15日電費劇增至918元錢的這部分差價,她認為不應該由自己承擔。
部分居民告訴記者,他們准備申請行政復議,必要時向法律部門申請援助,一定為電費的問題討一個說法。
好事要辦好
一塊電表,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神經。電費的漲落,關乎著服務單位的信譽。
電是商品,然而在現今的條件下,電這個商品有其特殊性,屬於只我一家別無分號。我們不否認,電業局更換電表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計量。然而,在更換電表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應該公開、公正。這個公開、公正,應該吸收居民代表參加,對所要更換的新電表抽樣檢測。如此,纔能消除用戶的疑慮。現在問題出來了,一檢測又正常了,很難讓人不懷疑,至少服務工作顯得『草率』。
加強計量是好事,但是不可『霸道』,計量是否准確、『正常』,要真正科學公正,要讓居民信服,一句話,好事一定要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