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邊陲崛起的和諧鄉村——記東寧縣大城子村
2008-09-15 11:38: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5日訊 題:邊陲崛起的和諧鄉村——記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東寧縣大城子村

  記者 高長利

大城子村村內主路全部實現硬化

  自來水入戶率85%,安全飲用水率100%,住房磚瓦化率99%,電話、數字電視入戶率85%,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9%……對於位於邊陲的東寧縣大城子村來說,枯燥的數字背後凝聚了村民太多的辛勞和汗水。

  大城子村距東寧縣城3公裡,有農業人口2128人。200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僅2000元,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村民的『夢想』。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大城子村被列為省級示范村,從此邁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倏忽幾載,大城子村舊貌換新顏。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06萬元,人均純收入8860元,創下歷史新高。每百戶農民中有摩托車70輛,四輪車90臺,手機115部。『省級文明村』、『市級康居新村』、『牡丹江市十佳魅力鄉村』……村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榮譽『拿』了一個又一個,15項殊榮見證了大城子村的發展變遷。如今的大城子村已經成為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和諧文明的縣級新農村建設標杆村。


 

  發展富民產業,實現強村富民,打造和諧基礎

  為了讓村民富起來,大城子村立足村情,將地栽木耳和對俄勞務輸出作為主導產業扶持,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村富民的新路。2007年,兩項產業人均收入達到6645元,佔總收入的75%。

大城子村的公共廁所

  為做大做強黑木耳產業,大城子村采取『做給農民看、教給農民學、帶領農民乾、幫助農民銷』的方式引導農民栽種木耳。2004年,投資85萬元建成了佔地面積為24公頃、可擺放300萬菌袋的無公害黑木耳示范區,園區內選用優質品種,采用小孔栽培等高產技術。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這個全縣最大的黑木耳生產示范區,規模效益持續攀昇,科技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07年,全村發展地栽木耳1200萬袋,人均增收4000元。今年全村發展到1600萬袋,成為『牡丹江市黑木耳產業一品村』,大城子村還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定為『全國小蘑菇示范村』。

  大城子村發揮臨近對俄口岸的優勢,鼓勵富餘勞動力走出去創業。目前,全村進入邊境貿易、餐飲服務、物流園區的務工者500多人,提高了村民的非農收入水平。今年全村勞務經濟總收入可達1800萬元。

  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建設和諧家園

  近年來,大城子村堅持高標准,高起點,積極推進生態家園建設。在資金投入上,采取政府投一點、幫扶單位投一點、村集體投一點、村民籌一點的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從2004年至今,大城子村投資398萬元,完成砂石路面10000延長米,修水泥路面3160延長米,村內主路全部實現硬化;修鋼筋水泥橋梁5座,安裝了景觀水車,修復古城遺址,修建街心公園,設置涼亭、秋千、安裝路燈,修建了護城河堤,栽種綠化花木7萬株、鋪設草坪5000平方米;積極推行『一池三改』,新建沼氣56座、標准化廁所200座,村民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高。

  為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大城子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同村民簽訂包綠化、包清潔、包監督的『門前三包』責任制。村民院前放置垃圾箱,實行定點傾倒,雞鴨鵝狗全部圈養。為提昇村屯環境質量,村裡投資13萬元購置了垃圾運輸專用車,新建垃圾填埋場,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成立衛生清掃環衛隊,對全村實行分區負責全天清掃。同時,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將村內浴池、衛生所、餐飲部發包,所得收入用於村屯環境管理。


 

大城子村修建的護城河堤

  培養新型農民,倡導文明新風,營造和諧氛圍

  為培育新型農民,大城子村開展了多渠道的科技知識、實用技術培訓。村廣播宣傳各種實用技術,聘請專家為村民培訓,每年組織科技示范戶走出去學習,發揮『一幫一』『一帶三』傳幫帶作用,讓每個農民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每到農閑季節,村裡都定期組織科普培訓,消除村民『貓冬』、賭博等不良習氣。

  為倡導文明新風,大城子村每年都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通過農戶自評、村民互評、村委會復評等程序,選樹文明家庭。2007年,全村『十星級文明戶』比率達到30%,『八星級文明戶』達到了85%。通過舉辦黑木耳高產大王比賽,激發村民的生產熱情。每名黨員都與貧困戶『結對子』,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目前,大城子村已形成互幫互助、敬老愛幼、鄰裡和睦、勤儉持家的良好風尚。


 

東寧縣大城子村村民休閑廣場

  加強陣地建設,豐富活動內涵,打造和諧村風

  為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大城子村加大了『六位一體』活動場所建設。2004年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露天休閑廣場,設置各種健身娛樂器械20多套;2007年裝修了800平方米村兩委辦公室、黨建綜合活動室,新建了60平方米的科普信息培訓中心、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同時,新建了550平方米的衛生保健服務中心,使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大城子村把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村裡每年都舉辦卡拉OK比賽以及村際間的聯誼會,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從2004年開始,村裡每年召開一次農民運動會,比賽多為與勞動有關的項目,受到村民的歡迎。村裡成立了老年協會,購置了活動設施,定期開展活動。同時,村裡還組建了全縣第一支農民秧歌隊,統一購置了服裝、道具,在全縣秧歌匯演中,多次獲得第一名。這些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全村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新風氣。


 

東寧縣大城子村文化大院
  完善基層民主,實現公正管理,築牢和諧基石

  大城子村將理順村『兩委』與村民的關系,作為鞏固建設和諧村屯的根本。在村屯管理上,實行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加強村民對全村工作的參與和監管。村內成立的組織,均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民主自治程度極大提高,村民參政議政意識增強,全村各項工作走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同時,村黨支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該由村民大會決定的事情,堅持『一事一議』制度,由村民集體決定。農民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法制意識明顯加強,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行使,村民對村級管理的滿意度達到98%。全村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健全,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